3)441.惶恐的大汉奸们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受朝廷册封的满清王。

  这个国号也是岳托据理力争的结果,朝廷的本意是想赐一个归义王、顺义王之类的名号,以此彰显朝廷天下共主、威服四夷的功绩。

  可惜岳托嫌那些封号太丢脸,好歹多尔衮是自请撤去帝号,怎么能用那种羞辱性的王号?坚持要朝廷册封多尔衮为清王。

  朝廷别的地方不行,在礼仪这种事情上那是真的较真到苛刻的地步。一字王除了大明宗室,其他人还没封过,更不可能给他们眼中的蛮夷。

  结果就是议和的事情三两下就搞定了,结果为了封号的名字问题吵了整整七天才最终定下来。最后双方各退了一步,多尔衮得到了满清王的封号,享受大明亲王待遇。

  既然多尔衮变成了满清王,那么底下臣子的爵位肯定要跟着往下撸了。王爷变公爷,公爷变侯爷,一级级的往下降吧。

  满清接受朝廷册封对北面各方势力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对蒙古各部来说,他们对满清的态度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

  科尔沁蒙古各部原本与满清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满清忠实的盟友。但是在满清与金州军的战争失利,丢失近半地盘之后,科尔沁各部对待满清的态度就开始变得暧昧起来。

  在满清接受大明册封之后,这种离心力开始愈发变得明显,大量蒙古骑兵以各种借口离开满清回到了蒙古。并且进贡给满清的牲畜开始减少,时间上也在有意拖延。

  草原民族畏威不畏德真的是没有说错,他们永远跟随最强者,一旦发现头领不行了,翻起脸来也是毫不犹豫。

  对此多尔衮早有心理准备,他实在太了解蒙古人了。只是现在大局还未稳定,他无暇敲打蒙古人,但是这笔账他绝对会记着。

  对于多尔衮接受朝廷的册封,受到影响更大的还有一群人,那就是投靠满清的那些汉奸们。

  这些汉奸们大多是走投无路,或者妄图搏一把富贵才栖身满清为奴的。现在满清眼看着不行了,他们又没有回头路可走,所以他们现在显得格外的惶恐。

  皇太极当初为了拉拢汉人册封了几个汉人王爷,分别是孔有德为恭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因三王名字中都有顺字故而称为三顺王。

  其中耿仲明跟随代善战死在盖州城外,满清的汉人王爷只剩下孔有德和尚可喜了。

  只是现在多尔衮都只能自称王爷,孔有德和尚可喜的爵位自然也被下调,并且是直接降为侯爵,分别是恭顺侯和智顺侯。

  爵位的降低还是次要的,满清的汉人们看不到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满清在这场大溃败中一片混乱,连自己的满族人都无法全部保全,更不用说那些汉人奴隶了。除了送给金州军的那些汉人,还有很多汉人死在了迁移的途中以及因为粮食匮乏而饿死,其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