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二章 冷口的弱点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刚微亮,鲁若麟和祝化安已经来到了冷口旁边的山头,脚下的长城从山脊向两边蜿蜒伸展,直到视线的尽头。

  长城这些年因为管理没有跟上,也没人进行修缮,已经显露出残破的迹象。

  自从秦始皇修筑长城开始,长城就成了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很多大一统的王朝对长城都多有修缮,其中明朝的力度是最大的。

  可惜一味的防守并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即使长城修得再好,军队建设不行一样没有什么卵用。

  前有鞑靼、瓦剌、蒙古,后有女真,破关而入似乎成了草原势力的家常便饭,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作用并不大,特别是对大股敌军的入侵几乎等于不设防。

  长城的防御体系是城墙与驻军相配合,缺一不可,明军的一条腿瘸了,长城的作用自然发挥不出来。

  后世清朝因为本身就是北方渔猎民族出身,又奉行满蒙一体的统治政策,基本解决了华夏北方的边患问题,所以康熙才能有底气喊出永不修长城的豪言壮语。

  鲁若麟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望着远处的冷口关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长城是华夏民族的保护墙,但也是一道枷锁,圈定了华夏民族的核心领土。兴则出长城西出北进,衰则守长城回到基本盘,长城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盛与衰亡。

  在鲁若麟心里,长城最好还是作为旅游景点,将华夏的安全寄托在长城上是非常不靠谱的。华夏的核心区域应该保证绝对的安全,将周围地区全部纳入华夏的统治,建立一个大大的华夏统治圈,这样才是对华夏本土最好的保护。

  这还是鲁若麟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来到长城,虽然他前世也去过长城的旅游景点,但依然为长城的宏伟壮丽所折服。

  不过与后世强大的华夏祖国相比,泱泱大明居然要靠一堵薄薄的城墙来保护自己的安全,鲁若麟感到非常可怜和可悲,更是可恨。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鲁若麟觉得一定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华夏民族不应该被圈定在小小的故土,外面还有众多的土地等着华夏人民去征服。

  感慨只是一时的,眼前的问题还等着鲁若麟去解决。

  从这里看向冷口城,确实如祝化安说的那样,整个城市被焚烧殆尽,仅有几条道路能够供清军停留和行走,守城的客观条件非常差。

  看到这样的情况鲁若麟对于攻克冷口城信心更足了。

  “化安,这把火放的不错。”鲁若麟心情很好,难得对身边的祝化安表扬了一句。

  “末将当时也是迫不得已,现在还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置呢。”祝化安满脸期盼的看着鲁若麟。

  焚城的事情对他来说是个大麻烦,但是如果有陈新甲和鲁若麟的认可,那就完全不是个事了。

  “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