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九章 主动挑起战端_唐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成的战争,一触即发的那种,能够让贺兰一脚踏上战场就死的干净,死的利落,永绝后患。

  裴范先也是这样的想法,贺兰这个人,留着就是个祸害,赶紧把他请走,才是真的。

  “其实,战事想找,总也还是找得到的。”

  “怎么说?”李弘忽然欺近,小福星,就是有办法。

  裴范先悠然说道:“殿下也知道,现在于阗切断了吐蕃和西突厥之间的联系,这两个强敌,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生事。”

  “我们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彻底将他们一举歼灭?”

  李弘面色一凛,没想到,他竟然揣着这样的心思。

  “我还以为,你只是想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这两个敌人。”

  李弘还是把问题想得简单了,在大唐这个年代,从没有一劳永逸的战争,就算是大获全胜,过几年,敌人也会卷土重来。

  这和这个时代,唐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大唐农耕为本,哪里能种地,我们就占哪里,等到了西突厥控制的领域一看,哎呀,这里不适合种地,那就算啦,没有吸引力。

  于是,虽然西突厥和吐蕃这两个地方的人经常聚众惹事,侵犯堂堂大唐国境,威逼生民。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

  除了打仗驱离,你还能怎么样?

  占领了土地也要有人去控制生活,大唐不比现代,生产能力还很低下,能够种植的经济作物,少之又少。

  然而这两个地方的平原吧,最多只适合放牧,就不适合长期种植农作物。

  久而久之,就算唐军大杀四方,抢占了不少边远之地,最后也是以无法实现有效控制渐渐被蚕食。

  唐人大多数以种地为业,你也不能强行让他们改去放牧,于是圈地这件事,在大唐的生产体系限制下,是有个极限性的。

  所以,所谓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一方,只能是短时间内的,要想真的达到长治久安,需要动的脑筋,做的努力还有很多很多。

  “微臣以为,太子殿下不妨去向圣人建议,我们可以主动寻找时机,攻城略地。”

  “这样,让贺兰上战场,不就是名正言顺的事了吗?”

  妙啊!

  李弘思忖道:“这样的好主意,我怎么就没想到。”

  裴范先立刻谦虚:“太子殿下总揽全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些细节上的事情,有臣子出谋划策即可。”

  李弘很满意,小福星就是会说话。

  那就这么定了吧!

  如今,李弘对待裴范先的姿态,俨然是机智谋士的模样,他们讨论的问题,也更加具体,不再停留在概念上的当一个明君雄主,而是真正的向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裴范先完成了华丽转身,信步走出了紫宸殿。

  当官居然这么容易!

  不得不说,女魔头帮他选定的这个职位,确实是恰如其分。既闲散,人数还多,他根本就不需要干活。

  其实,隶属东宫的官员,很多都是不干实事的。全是名义上的官职,正经的差事没有多少。

  更多的,还是起着陪伴太子的功能。

  东宫里的官员,主要从事的业务就只有几项,辅佐太子,主要还是教***读书做学问,学习为君之道。

  再者就是进行古籍编纂,这同样也是裴范先这个东宫文学的主要业务范围。

  东宫内部就有一个大型图书馆,藏书无数,且规模还有越加扩大的趋势。

  东宫文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东宫图书馆—崇文馆里,编纂整理资料。

  由于是个散佚的官职,任职东宫文学的人现在就有六个,就算是裴范先不去当班,也有的是人忙活。

  老裴悠哉悠哉的在崇教殿前的广场上溜达,啧啧,有了官身,感觉就是不一样,腰杆都挺直了。

  美着美着,就出事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