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九十七章 人才引进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书记,感谢市委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不过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为了不辜负市委的厚望,今后我们远景集团一定再接再厉……”。

  这种表态傅松不要太熟悉,根本用不着思考,张嘴就来,巴拉巴拉讲了一大通,其实意思就一个,推荐我们就对了,老子当仁不让!

  陈建设笑眯眯地听完傅松的自吹自擂,微微颔首道:“对于远景集团这样的企业,市委的态度是坚决支持的,所以啊,傅总,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你尽管说。”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既然陈建设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傅松也不再犹豫,“陈书记,您认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靠的是什么?”

  陈建设哑然失笑,道:“傅总在考我呢。”

  傅松摆手道:“不敢不敢,只是我觉得如果不搞清这个问题,一个地区的经济即使现在看着还不错,但必然会缺乏后劲,昙花一现。”

  陈建设赞同地点点头:“是啊,所谓的风水轮流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不能把握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总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那傅总认为是什么?”

  傅松笑道:“人,准确地说是人才。”

  陈建设道:“谁说不是呢,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可不是菜园子里的韭菜,割一茬很快就能长一茬,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急不得。傅总以前在沐大工作过,应该清楚人才培养之艰难。沐城大学成立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沐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从85年成立,到去年6月份,沐大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本科生刚刚毕业,总共才一千多名学生,杯水车薪啊。”

  傅松道:“陈书记说的是,沐大规模毕竟有限,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甚至还会被其他弟兄省市抢去,这种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变。但人才是可以流动的,至少在国内一盘棋的大局面下,人才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我们沐城的人才不够用,完全可以让别的省市、高校替我们培养人才嘛。”

  陈建设笑道:“傅总指的是人才引进吧。”

  傅松点头:“深圳成为特区之前,只是个小渔村,要什么没什么,但短短十年过去了,深圳如今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除了众所周知的政策因素外,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深圳充分发扬了拿来主义精神,打破一切条条框框,从全国范围内大胆引进人才,只要是人才,来者不拒。这就相当于全国各地在为深圳免费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深圳能这么做,我们沐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陈书记道:“说起人才引进政策,沐城市已经实行了几年,但实话实说,效果并不好。沐城经济虽然不错,但跟国内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相比,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是其一,其二是人才来了,你得给他们解决户口、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吧,如果人数少的话,市里可以特事特办,咬咬牙还是能解决的。不过数量多的话,光靠市财政……,难啊!”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