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九章 工作环境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了,这里面电费是大头,好在营县对我们支持很大,我们厂用的是计划内的工业用电,每度电一毛一分钱,而计划外的要三毛九。”

  傅松想了想道:“看来只能从原材料上抠成本了,这就是我当初坚持承包盐碱地的原因所在。我看啊,那十万亩的盐碱地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承包。”

  韩泽声感慨道:“还是傅先生有先见之明,我确实忽视了这一点。对了,前天接到冯博士的电话,他的团队已经进驻了,这两天正式开展工作。”

  傅松点点头道:“等天气暖和了,我过去看看。李登海那边怎么说?”

  “李先生去年下半年一直在海南,春节也没回来,我跟他电话约好了,等我这次回香江,顺路过去跟他详谈。”

  傅松问:“你什么时候回香江?”

  韩泽声说:“吴志远下个星期过来,有些文件需要您签字,到时候我和他一起走。”

  傅松笑道:“他的速度还挺快的嘛,我以为起码得一两个月才能办好。”

  “这就是金钱的力量”,韩泽声笑了笑道,看前方就是办公室,连忙道:“傅先生,请。”

  傅松摇头道:“我就不进去了,你带我在厂里转转吧。”

  一边走,韩泽声一边介绍:“傅先生,我们现在的厂区是一期工程,主要用于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各类添加剂,全价配合饲料产能为万吨每年,营养性添加剂产能为2000吨每年,非营养性添加剂产能1500吨每年。前面就是营养性添加剂生产车间,东边的是非营养性添加剂生产车间。”

  “可以进去看看吗?”

  “我让人拿两套工作服。”

  换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后,傅松在车间主任的陪同下分别在两个车间里逛了一圈。

  尽管很多设备都不认识,也听不懂一些专业名词,但从车间内的生产环境来看,傅松觉得管理得不错,至少干净整洁,没有卫生死角。

  单单这一点,目前国内99%的工厂都做不到。

  最后来到最大的全价配合饲料生产车间。

  傅松指着三座高高的钢制圆筒,问:“这是用来干什么的?”

  韩泽声说:“这是粒料立筒仓,用于储存原料、饲料,机械化操作,能大大缩短物料的装卸流程,降低运行和维修费用。”

  “能用来储存粮食吗?”

  “当然可以,国外的粮食生产企业基本上都用立筒仓来储存粮食。不过钢板立筒仓保粮性不太好,一般用于加工厂、港口装卸。如果是用来长期储存粮食,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立筒仓。”

  “这东西是进口的吧?国内能不能生产?”

  韩泽声摇摇头,“我们厂采购的是五千吨级的立筒仓,国内好像找不到。”

  傅松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接下来,从主生产车间、副料装配车间、打包车间、地磅房,卸料坑,筒仓,副料库,成品库一路逛完,出来的时候,傅松已经热得满头大汗。

  “老韩,现在还没出正月,车间里就这么热,这样可不行啊,到了夏天工人们怎么受得了?”

  韩泽声连忙道:“现在气温比较低,所以车间里没开空调,不过通风绝对不成问题。”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