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风声先至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了。

  虽然送到巡抚衙门的一百多万两,不仅仅是徐家出的,是在座所有人一切出的,却也是徐家占大头。

  但是这每年几十万两卖来了什么?

  不过,是提前一点点的风声而已。更不要说徐家给银子,决计不仅仅是一家。虽然徐家产业不小,但是徐春申却知道,他家产虽然不少,但远远没有外人想的那么多。

  倒不是,他赚不了那么多。

  对他来说赚钱从来不是一件难事。难事如果保留住家财,徐家年入五成都要上供。徐春申要巴结的决计不仅仅江苏巡抚衙门一家。

  徐春申说道:“好了,说这个有什么用?这半年,都约束好子弟,不要搞出什么幺蛾子,等王铁面走了再说。”

  王恕这几年地方官的经历,为他营造了非常好的名声。

  其实百姓称呼王恕,乃是王青天。历史上就有童谣:“二京十二省,唯有一王恕。”但是而今虽然不至于如此,但是百姓对王恕还是推崇备至的。

  而各地豪强怎么关说都不行,暗地里都称呼他为铁面,甚至折在王恕手中的达官显贵,还有两个郡王。

  更是让很多人觉得惹不起。

  所以,王恕下江南的消息一传过来,就震慑住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人。

  “这里面还说,朝廷要征商税。徐兄,这怎么办?”一个商人说道。

  “是啊?今年北方棉花减产,我的织机都空了好一阵子了。”

  “对,这两年各地的棉布也都卖不出去了。只能走南洋,但是南洋又能吃下多少?”

  “这要命的时候,还要征税,要不要人活了。”

  “-------”

  徐春申听着下面的抱怨之声,轻轻的揉着鼻梁,捏着酸涩的眼睛,一时间也陷入沉思之中。

  徐春申能抓住机会,一跃而起,成为布业龙头,自然是有本事,有手段的,特别是在经商之上,甚至比冼景还要敏锐不少。

  他其实已经感受到了不详的气息。

  那就是大明市场饱和的感觉。

  当然了,这个说法,徐春申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感觉,却是有的,布匹越来越卖不出去了。

  衣食住行,是人之所需,而松江布甲天下,也是以为松江布便宜,而且质量好。

  但是北方连年大灾,朝廷虽然竭力赈灾,但是北方的消费能力,也是大大减少了,而且他们好要面对天津布业的竞争。

  毕竟在北方,任何利润都在少府这个庞然大物的笼罩之下。

  而松江布业最大的市场,就是南方数省,至于海外的南洋日本等地,不过是补充而已。

  松江布业的爆发性发展,来自于三点,第一就是工厂制度,这种大分工提高了效率,第二,就是自发的对各种纺织机械的改进。

  第三之前是松江并非没有布业的。

  毕竟松江布业在元代就根基了,其中有名的人物,就是黄道婆。

  这三点造就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