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7章 智夺干隧_大争之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便拥到城前,污言秽语一通臭骂,把夫概骂的狗血喷头。

  夫概知其用意。紧闭城门就是不应战。孙武也不着急,使了三队老兵换着班儿到城下痛骂。这些老兵骂的天马行空,鞭辟入里,把许多乡野间的混帐事全都安到了夫概身上,把他骂得丑陋不堪。是人皆好名声,何况夫概眼高于顶,地位崇高,如何受得了这些下贱小民如此侮辱?何况全军将士将那些人的污言秽语一一听在耳,如何能视若无睹?

  使人射箭,那些兵痞便藏在大盾之后,阴阳怪气骂地更加难听,便连那三军士卒都听的气炸了肺,夫概还如何能忍?他明知这是孙武一计,也不得不出城迎敌了。乐读窝*

  夫概调兵出城,那些骂阵的老兵立即逃之夭夭,孙武见对方出营挑战,便依规矩徐徐退出三箭之地,列阵相迎。在孙武徐退列阵时,夫概的大军也逐次出城,在城前排开阵势。瞧这样,双方是要用春秋时代最常用的正面战阵打法一决胜负,然而双方列阵之时却是各藏祸心。由于干隧城外地域并不宽阔,左边有一道从姑苏方向流来地河渠,右边是一片种满桑树的矮坡,双方的阵营就放在宽不过四里左右的一片城前旷地上,只能排成左右两军,成钳形阵势。

  夫概树帅旗、牙旗于左军,做出军在此的假像,自己却亲率精锐藏于右军。试图趁敌人主力攻击他地左翼“主阵”时从右翼发动全力一击,迅速击溃敌军侧翼部队,使其主力孤立无援、惊慌错乱,进而一战歼之。

  而孙武却没有仅仅因为对方的帅旗、牙旗所在便误判夫要在左营。吴国王族来自宗周姬氏,同样讲究以右为贵,这种习惯已渗入到了贵族们日常生活、政治生活地方方面面,穿衣右衽,坐席右首,居官右卿……长此下来,对人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他们在做出一些选择时,不自觉地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惯常的认识来决定。因此,做为一个王族,夫概列阵时应该下意识地把自己的主阵设在右翼。

  有了这种想法,孙武再仔细观察夫概左右两翼军队的队形和气势,便判断出对方的主力实际上是隐藏在右翼军阵之。孙武判断出了对方主力真正所在,却并没有把自己的精锐力量放到与之对敌的地方,相反,他立即将计就计,调整军阵,做出了要主攻对方左翼“军主力”地模样,把己方精锐调到了对方左翼对面。

  大战一起,夫概右翼出面扰敌,这通常都是弱旅才负责的任务,负责为军主力创造机会。孙武做出“果然计”的模样,一俟打退对方的试探性进攻,立即集精锐主力扑向对方左翼的军帅旗。

  夫概见孙武“计”。不禁为之大喜,立即率精锐倾巢出动,席卷孙武侧翼部队,试图速战速决,然后袭向孙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