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69章 大明帝都_匡扶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京,又名顺天府,取“顺乎天而应乎人”之意,大明永乐帝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后,从此北京城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京都所在。

  北京城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南控中原,向来便被认为极具风水之灵气,前朝元大都便是建于此地。自永乐靖难之后,开始逐渐修筑寿陵及北京宫城,并将南面城墙南移里许以建皇城,并于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

  此后经过明英宗、世宗等皇帝多次修葺,整个城墙周长达七十余里,南北向约八里、东西向约三十里,呈“凸”字形,共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及宫城。其中外城和内城以永定门至北安门为轴心,分属宛平、大兴县治下,而皇城和宫城便是大明朝廷权利中枢所在,宫城更是号称紫禁城,为天子居住和务公之处。

  整个北京外城共有城门七座城门,内城共有九座城门,而皇城则有四座城门,故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北京城墙高达五丈,厚达七丈,顶宽四丈余,又设有角楼、箭楼、水门等各种战备设施,使得整个北京城成为了一座极为强大的军事堡垒,同时又是在历朝历代首都中,成为了仅次于唐长安、北魏洛阳以外的第三大城。

  此时,位于北京城外城的正阳门大街怡红院后院的厢房之内,有二人正在密谈之中。

  其中一人为身材高大,身穿深灰褙子的老者,另外一人年纪约在四十开外,内着白色儒服,紫色外袍,举止十分悠闲。

  那名儒士对着老者开口说道:“无名兄,东林党人愈加跋扈,你不可不防啊?”

  那老者叹道:“鸿儒所言,老夫岂会不知,只奈事已至此,东林权势滔天,更是扶持天子登基之功,你我再诸多争取,恐怕也是于事无补。”

  儒士给他斟了一盏茶,道:“所谓扶持天子,不过是先下手为强罢了。当时若不是汪文言唆使杨涟、王安宫中抢人,天子岂会落在东林之手?你我经营多年,却被区区汪文言一招钳制,至今未能翻身,想来就心中愤愤难平!”

  老者饮了一口茶,道:“不可小看汪文言,其人虽为一介布衣,但为人极其圆滑任侠,更有纵横善谋之能,背后更是有内阁首辅叶向高和关心堂等势力的支持,可谓是整个东林党人的智囊和命脉所在。”

  儒士淡淡一笑,道:“不知兄可知否,这个汪文言,居然被顺天府丞邵辅忠弹劾,如今已被下狱中,看来此人嚣张过头,有人看不顺眼,已经替我们出手惩戒于他了。”

  老者摇头道:“不会如此简单。汪文言被弹劾一事我岂会不知,后背主使之人虽然明白汪文言乃东林突破所在,但可惜的是,他不知道目前东林势力太大,此举根本就是毫无作用,只会暴露目标徒自惹人注意罢了。”

  儒士皱眉道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