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章 哲宗帝平衡朝堂,中山王告祭太_穿越天龙:从珍珑棋局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文官集团都给他驳回了。

  哲宗在见到赵穆之前,就曾经同众人商议过不再给西夏和辽国岁币的事情。但是文官集团过惯了安稳日子,他们当然不希望战端再开。于是纷纷给哲宗谏言,然后就扯什么天下苍生为重的鬼话。

  还有就是关于王安石新法的态度。

  王安石新法虽然有利有弊,但其中的几项也侵害了他们这些“金榜题名新贵”的利益。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刚刚戴上乌纱帽,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和家族谋福利,就碰上改革,他们自然不会同意。

  但是勋贵派对于新法的看法倒是较为平和。

  这一派人的主要收入是“食邑”的皇帝赏赐的田亩,那些食邑万户的勋贵们,每个月什么都不用做,都有大笔的银钱进账,加上皇帝赏赐他们一点田产,他们吃着“铁杆庄稼”自然也不屑去与庶民争利。

  反正又不是看自己的福利待遇,因此他们对朝廷改革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

  不过近些年来因为东平郡王等老一辈勋贵的逝世,勋贵集团的影响力已经大大折损了。虽然还不到失衡的时候,但相较起文官集团来已经有些势微了。

  因此哲宗在考虑之后,便打算给勋贵集团注入点新鲜血液来平衡朝局。

  而赵穆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一方面赵穆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个酒色之徒。而他却也很有能力,立下了大功劳。加上哲宗想拉拢他,在这一系列的巧合下,哲宗便屡次破格提拔他,最终将他擢升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也正是因为赵穆的晋升符合勋贵集团的利益,因此那日在朝堂上忠孝王才力排众议,支持哲宗册封赵穆为王。

  只不过赵穆现在还没有真正感受到这朝堂上诡谲的微妙气氛。

  赵穆起身后,哲宗便对身边的太监使了个眼色。于是太监便开始宣读对赵穆的册封圣旨。

  这圣旨写的十分的繁杂,先是一大套可有可无的场面话后,最后才宣布擢升赵穆为中山王。

  尽管大家知道结果,但众文官们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就在半个时辰前的朝会上,司马光和苏辙还曾经劝哲宗收回成命,将赵穆改封为郡王。将“中山王”三个字中间加一个“郡”字,改成“中山郡王”。

  但哲宗这回可没惯着他,哲宗说他已经请示过太后和太皇太后了,她们两人“从大局出发”都同意了这件事。说大理国用嫡公主和亲大宋,大宋自然也不能辱没了人家。亲王给不得,一个嗣王还是可以的。

  有了太后和太皇太后撑腰,面对司马光的时候,哲宗也硬气了很多。

  听到太后和太皇太后都同意了,司马光和苏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随后也就不触这个霉头了。乖乖的闭上了嘴。

  圣旨宣读完毕之后,赵穆便跪接圣旨和王爵印信。赵穆当众谢恩后,便捧着圣旨和印信转身出了大殿。

  而朝堂的册封结束了,哲宗也就宣布散朝了。各部堂官们都各自回自己的岗位。

  而赵穆则是乘车前往了太庙。进行册封之后的祭礼环节。宗正寺的少卿和礼部的官吏先赵穆一步来到了太庙。

  而在太庙的御阶上,柴太妃早早的就等在了那里。

  赵穆下车之后,手捧着圣旨和印信,随着礼乐声的奏响,一步步的迈上太庙的神道。

  等来到太庙的中段的时候,赵穆将圣旨和印信放在了当中的祭台之上,而这祭台上摆着一个牌位,这个牌位不是别人的正是自己父亲东平郡王赵德的。赵穆这第一拜便是拜亡父,告知亡父这件事。赵穆恭敬地行了跪拜礼。

  随后赵穆继续手捧圣旨印信,慢慢的走到了第二道玉阶之上。之后便再度将信物置放在供桌之上。

  而站在旁边,一袭华贵礼袍的柴太妃此时也跟着赵穆跪了下来。母子二人恭恭敬敬的行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而这个大礼则是告慰大宋先帝和诸位列祖列宗的英灵。

  母子二人在祭拜完毕后便各自起身。

  见到母子二人起身后,宗正寺少卿便捧着大宋的宗族世谱来到了两人的面前。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