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七十三 四章 超算中心与_超神文明从暗能科技民用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器管道,然后又返回海洋中进行循环冷却。

  同时为了避免氧气和水汽带来的腐蚀问题,研究人员将服务器密封,并在其中充入氮气,隔绝了氧气、水汽,同时又远离了人类干扰。

  2018年6月1日,微软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接近3米的圆柱形超算中心,沉入大西洋的奥克尼群岛海底,这个装置包裹着864台服务器,可以存储27.6PB的数据。

  在海底运行了两年后,微软在2020年6月把它打捞上岸进行分析。

  经过研究人员评估,其各方面的性能要优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并且在水中的故障率是在陆地的八分之一。

  当然放在海底肯定要考虑数据传输和电力传输的问题。

  首先是电力问题,超算中心会利用海水的流动产生电力。在那里潮汐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9英里,海浪周期汹涌着高达10英尺的巨浪,在遇到风暴的情况下高度甚至可以达到60英尺以上。

  不仅海底有潮汐涡轮机等装置可以实现发电,海岸上还有高耸的风力发电机,以及布满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些设备都通过水下电缆连接。

  当然,连接到岸边发电设备的同时,也链接到了奥克尼岛电网

  根据微软提供的数据,在多种发电设备的支持下,超算中心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需要电网供应的电量是一天6000kWh。

  长约12米,直径接近3米的圆柱形超算中心一天的耗电量就6000KWh,电量消耗非常的低了。

  最后是数据传输问题,

  水下光缆不仅仅有供电光缆,还有数据传输光缆,数据传输光缆是光纤光缆,传输速度超快。

  传输速度快,不仅仅是因为光纤传输,还因为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约200公里的地方。

  如果能将数据中心沉入沿海城市附近的海域,数据就能在短距离内传输,从而实现网页的快速浏览,视频和游戏也更加流畅。

  当然也会有喷子说这样的超算中心会影响海洋环境。

  但经过微软团队好几年的测试与验证,结论是这些问题不会发生。因为海洋很大,再加上潮汐,洋流不断涌入,热交换的效率比较高。

  这么久的观测结果显示,数据中心周围数米的水也最多提升了几千分之一的温度,也就是说几乎是测量不到温度变化的。

  另外数据中心表面采用了光滑涂层的设计,这会让污垢、细菌等无法在容器表面堆积,也就使得海洋生物并不会在容器表面聚集,从而可以实现很好的保护措施。

  现在微软打算投资60亿,在各大沿海城市建造这样的超算中心。

  国内同样有类似的计划。

  在HZ千岛湖,阿里云在那里建立了一座超算中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共11层,可容纳至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