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群英荟萃_初唐:砥砺前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状元!”

  陈青兕叫了杨炯的雅称,童子科及第严苛的来说不算是状元。但他表现的太好,皆呼他为小状元。

  “晚辈惭愧!”

  杨炯脸色微红,在他人面前他还敢领受,可陈青兕这里却有些害羞。

  陈青兕向来健谈,尽管第一次与杨炯见面,也毫不生分,问道:“小状元对于当下的文坛有何看法?”

  杨炯目光炙热,说道:“晚辈以为,现在的文坛,可用本末倒置四字形容。”

  他一点也没有胆怯之意,有着超于年纪,甚至超于寻常大人的成熟稳重,面对陈青兕依旧侃侃而谈:“不论宫体,还是上官体,过分关注声律对偶,讲所谓六对、八对,过于重视辞藻华丽,忽视了诗文本质。诗咏诵咏自我心声遭际,文当抒发真情自我流露。正如先生所言,大唐因有大唐的气象,诗文也当从狭窄的宫廷天地引到广大的市井,从狭小的台阁到山川边塞,不能居于一物。”

  杨炯说这话的时候,手脚并用,道:“晚辈初闻先生提出的‘文道合一’,若醍醐灌顶,对先生提出的改革,感同身受……”

  他说着拜服道:“晚辈想追随先生,一起革除文坛浮靡之习。”

  陈青兕对于杨炯的回答并不意外。

  杨炯改革之心是初唐四杰里最坚定的,甚至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

  历史上没有陈青兕的出现,这个阶段朝廷的上流社会以上官体所代表的宫廷诗风为主:没有陈青兕,李治便重用上官仪与关东士族打擂。

  杨炯自十岁中童子科及第之后,便入弘文馆学习。

  弘文馆那是上官仪的大本营,他身旁的人都是主学上官体,在这种情况下,他且冲破了上官体之风,开拓了新的诗风。

  不过也因为如此,杨炯在弘文馆呆了十六年……

  可杨炯能够站出来表态,说跟随自己,还是让陈青兕大感震撼,也有些感动:“小状元可知你将为你今日之言,付出何等代价?”

  杨炯道:“晚辈知道,晚辈无愧。先生,晚辈确实年少,却有自己信仰。在弘文馆这些时日,晚辈越是了解南朝文化,越觉得心中堵得慌,这并非晚辈想要学的东西。先生的‘文道合一’,让晚辈看清了自己想走的道路,看清了前路坦途。实不愿再与弘文馆里的那些迂腐蠢蛋虚与委蛇。”

  杨炯才华横溢,性气豪纵,历史上没有陈青兕的《黄鹤楼》、《大鹏》以及《师说》、《悯农二首》等诗,他还能在弘文馆潜心学习,但现在有了陈青兕的几首跨时代的诗,开了眼见的杨炯已经瞧不上宫体诗文了,甚至于上官体都一样看不上。

  看着将自己的同僚说成“迂腐蠢蛋”,陈青兕想到了四个字“恃才傲物”。

  不过他倒没有别的想法,换成是他有杨炯这样的天赋,别说是人,狗朝着自己吠犬两句,也得骂回去。

  “当真不悔?”

  陈青兕并没有拒绝,他有王炸在手,对自己的赢面有很大把握。

  历史上倒在改革路上的几人仕途都不顺,想来没有受到针对。

  杨炯真有勇气跟着自己,自己带他上青云路又何妨?

  杨炯高声道:“不悔。”

  “好!”陈青兕道:“那你我便一起革除文坛的浮靡之风。”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