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围困_逐鹿从战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现在所有的拒马都用各种办法链接在一起。

  为了防止对方有单枪匹马溜出去,还有将领表示,可以用小型的铁蒺藜洒在一些必经之路上。

  反正就是怎么能围就怎么围,完全不计成本,这些计划提交上来后,冉敬立马就批了。

  虽然耗费较大,但效果不错,最关键的是,铁这东西还能反复循环使用,实在不行熔炼之后再做安排。

  这是一项大工程,但在士兵的协作以及铁质工具的帮助下,预计大半个月应该能搞定。

  这个时候冉敬开始后悔起来,早知道让降兵来搞,三十多万人,怎么说也会比自己这边效率要高。

  可不释放也不行,漳水军营里面本身粮草就不多,每多留一天,粮草眼见着少起来,再多几天,怕是会影响到自己这边。

  所以,这次的释放降兵是不得已加顺势而行的阳谋。

  伏焉才多少人?一下子涌入三十多万人,每每想到这个情况,冉敬都不由一阵心惊肉跳。

  但还好,常年征战让他对于死亡早已经习以为常,只要死的不是自己这边的士兵,至于旁人?死再多他也不心疼。

  别

  觉得古代人能理解杨乾的思维方式,那是不可能的,杨乾见过的东西,是浓缩了整个民族五千年来的总结。

  可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能理解的,他们最大的理解就是,听武安君的话,能过上好日子,仅此而已。

  哪怕了解再多,也只是知道,有了奴隶,不用服徭役,对方国家死的少,有人可以种地仅此而已。

  他们是不会想到,不服徭役之后,国内矛盾是否减少,不服徭役之后是否百姓的日子会过好。

  甚至,奴教司看守不过来的时候,还会主动聘用一些强壮的百姓或黔首去看守奴隶。

  这样的工作非常受到云通郡百姓的青睐,事少,钱多,离家近,这种好事,放到现代社会都会被抢疯。

  他们看到的就是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

  杨乾要做的是,让整个民族,整个中原有一个沉淀的沉没成本。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将该造的造好,该提升的提升,该重视的重视,你想要的东西,自然而然会出现。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的过去了。

  冉敬忙着建造工事,杨乾每天也安排的满满当当,几乎脚不沾地。

  以前是早上打熬筋骨,现在换了,每天早上起来就处理公务,当公务搞定和红后,就是开始吃饭,中午稍稍小憩下就接着打熬筋骨。

  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几乎不会出木桶。

  以往碰到身上疼的要死的药液,此时对杨乾来说,也就那样了。

  伏焉城外,四队骑兵,每队至少一万人,可谓进可攻退可守,还能进行有效驰援。

  伏焉城内。

  整个伏焉的核心层已经亚麻呆住了。

  事情是按照己方的想法来,可总觉得不对劲。

  按照道理来说,对方大军过来,也无非二十来万,要是攻城的话,那攻城器械好像也没多少,反倒是那些人傻乎乎的天天挖坑,有毛用啊。

  其次,从来只听说过,攻城的比守城的人多,自从降兵入城后,伏焉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四十万大军。

  二十万攻城,四十万守城?

  荒天下之大缪!!!

  从没有见过这样打仗的。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