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7章 小徐郎官_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7章小徐郎官

  安定郡,薄落谷。

  由于破碎的地形分割和水热条件的限制,自古羌人就习惯于在山谷与河谷聚居。

  沿着泾河上游的河谷里,分布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种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羌人聚落)。

  首领称之为“豪”,与古汉语中的“后”、“侯”同源。

  一般而言,普通的下豪底下男女老幼加起来也就百来号人,大豪则统治几万人口不等。

  类比起来,下豪大概是大汉这边的里正,大豪则相当于县长或县令。

  在整个凉州羌汉合流趋势不断加深的当下,只有安定郡、北地两郡还保持着为数不少的纯种羌人种落。

  这还要追溯到当初羌胡之乱。

  北地、安定二郡人口于东汉永初五年(111)内徙至三辅,永建四年(129)复归旧土。永和六年(141)再次诏二郡内徙。

  与凉州内部被动融合的其他郡不同,这种有组织的内迁让这两郡一度完全被羌人占据,到了初平元年的现在,两郡还有许多羌人种落依然在按照祖先的方式生存。

  大汉朝廷鞭长莫及,安定郡最强的一股势力杨秋也懒得把这些犄角旮旯的地方纳入治下——收上来的那点税搞不好还没路费多。

  于是,杨秋便只是占据东南的临泾、泾阳几个大县,而安定郡的其他地区就如《道德经》中说的那样,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柯木智!”,阿母把睡懒觉的儿子喊醒,“起来,你快去找一趟小徐郎官。”

  阿母是个典型的羌人女子,年龄让她的脸上看起来丘壑纵横,不复年轻时的青春光彩,但当年,她也是个漂亮姑娘,在金城县给汉人大官做过婢女的。

  后来因为凉州不断地战乱,才躲到薄落谷中这个不起眼的小种落定居。

  阿母拿出一点风干的鱼肉,对儿子嘱咐道:“记得对人家客气一点,换一些布料回来,给你做衣服用的。”

  她毕竟见过世面,知道“郎官”可不是等闲人物当得上的,尤其在凉州,汉人举孝廉的机会少得可怜,对朝廷的郎官更是敬上三分。

  况且那小徐郎官通身的气派,比自己年轻时候见过的汉人大官还要强出许多,

  几个姑娘的手艺也好,只消给她们几捆丝、麻,就能拿到一匹上好的布料,要是去的时机得宜,还能听到姑娘们抚琴呢!

  让自家这个傻儿子听听琴声,说不定能变聪明一点

  柯木智嘟嘟囔囔地抱怨道:“那群人奇奇怪怪的,我不想去。”

  本来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来了一群外地人,自称是什么汉人朝廷的郎官——这关他柯木智鸟事?

  薄落谷这么多种落,哪个不是当地的豪来管事,哪里轮得到什么郎官指手画脚?

  只是打过一次之后,无奈承认现状罢了。

  种落这几十个壮年男人被一个照面干的稀碎,还没等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