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1章 真成班昭了_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真成班昭了

  汉代太学始建于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的提议下,于长安设立。

  最初博士弟子加起来不过五十人之数,比例可谓万里挑一,后来元帝在城南营建辟雍、明堂,规模才渐渐扩大。

  而王允此番同意的方案,便是重建最初的太学。

  没办法,当前朝廷手中大部分的人力都投入到修缮未央宫的工程中了,实在抽不出多余的人手。

  而且小班教学也有利于减少增设六艺的阻力,在察举和上计这两个取仕渠道中断后,各个郎署都急需补充人手,就算这几十个太学生全部入仕为郎,对于如今的朝廷而言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也因此,重开太学执行起来的效率非常高——长安内城已经拥挤不堪,出于因陋就简的原则,便只拿出了几间民房,当做教室和宿舍;招生工作也简化到无以复加,反正也没有各地州郡的举荐,只需把跟过来的太学生和一些新任两千石的荫庇子弟招收即可。

  原先雒阳太学那些年纪大的太学生要么无力跟着朝廷搬迁,要么早就回乡避难,是以这批学生们的年纪都不大,连孙资都能算得上老学长了。

  而蔡琰在家将信将疑地等了十几天,终于等到了消息。

  太常马日磾正式将其征召为博士,不过她这个博士前面暂时没有冠上“五经”的头衔,是专门教授六艺中的【乐】和【书】的。

  毕竟,经学领域大佬如云,就算是蔡邕的女儿,也不是随便就能涉足。

  这一日,她来到新的太学。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只见一个窈窕仕女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眼熟的高大琴童,足球队的十几人看到抱琴之人,更是面露惊喜之色。

  两人自然就是蔡琰和徐嘉树。

  此番,蔡琰要教授的乃是最拿手的七弦琴。

  门外,蔡邕和马日磾在旁听,毕竟此事是两人一手促成,肯定是要眼见为实的。

  “怎么不教授书法?”,马日磾看到这个情况,有些不安,“琴艺一道,若非伯喈你这等大家,恐怕难以服众.”

  他可是冒着风险征召这位老友之女,若是蔡琰表现不好,太常府一个失察的罪名是跑不掉的。

  更主要的是,书法是非常直观的东西,好坏一见可知,而且城内不乏钟繇之类的书法大家,有他们在,不愁没人给蔡琰鼓吹造势。

  相反,琴艺这玩意儿就很主观了。

  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同样的曲子,有的人听得泪流满面,有的人只觉得聒噪难听。

  女子当老师已经是一件打破常规的事情,再选择教授琴艺,更容易让人质疑水平。

  “翁叔不必担心”,听到这番有理有据的担心,蔡邕却显得自信满满,“小女于琴艺一道上,天资胜我何止百倍!”

  “此话当真?”,马日磾显然不信。

  蔡琰基本是在蔡邕避难期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