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方反应_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就开始想,要怎么拿神迹做文章了。

  陛下有发兵匈奴之意,自己是说此为王道之师呢,还是天佑我朝呢

  若能借此谋取官职,那才好啊,

  毕竟,儒子若不能为官称相,辅佐君王,无异于空有一身本事

  可惜陛下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自己却颇有防备。

  唉。

  身旁,另一位大儒看着天幕,出声嘲讽

  “蛮夷戎狄,果真是无父无母之辈”

  董仲舒摇了摇头。

  这天幕,似对匈奴有几分怜悯之意。

  他道

  “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蛮夷穷困,又无人教化,自会如此。”

  教化其实并不是一句空话。

  最初的中原,其实只有河南那一块儿地方,其它都属于蛮夷。

  就连统一天下的秦国,其祖先也是东夷,还吸收了大量的戎狄人口与领地。

  但如今,它们都被周的礼乐教化为一体。

  若能教化匈奴,将长城之外土地上的人,变得和他们一样。匈奴就不再存在,疆外的土地,也会融入大汉。

  若真能做到,那这份功绩,足可比肩圣人

  董仲舒身边的大儒,被这美好的景象诱惑,忍不住幻想起来

  “若能说服陛下大力教化匈奴”

  很不幸的是,天音并没有给这位大儒面子,而是飞快的击碎了他的幻想。

  生产方式决定了生活习俗,这使得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始终无法融合。

  刚说完教化的大儒,顿时僵在原地。

  我刚说教化匈奴,天音便说不行,这打脸来的,是不是太快了些

  他有些尴尬,伸手捋捋胡须掩盖,想说点什么,却一不小心,揪下来好几根胡子,疼得呲牙咧嘴。

  天音还没有放过他,甚至还贴心的解释起来原因。

  比如说,婚俗。

  农耕文明为嫁娶婚,而游牧文明多为收继婚。其底层逻辑,是因为农耕使得家庭固定在一处,可以通过结婚,将两个家庭绑定,共同对抗风险。

  但游牧文明,为了放牧需要不断的更换草场,女儿出嫁之后,数年、几十年都难得再见一面。两家无法通过儿女结为同盟,女方家庭得不到后续收益不说,前期的养育投资也要打水漂。

  为了不亏本,女方家庭会要求男方要支付大量的彩礼、或者在女方家里做工几年,才可以把妻子领回家。

  而对于男方家庭来说,他们支付了大量的财物与劳动力,如果因为男方的死亡,就要放女方归家,那他们之前支付的成本,也无法收回。

  所以,男性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习俗,也就顺理成章的发展起来。

  随着天音,天幕上的画面,也在不断的变化。

  农耕家庭在傍晚举办婚礼,为亡人哭灵,于田间劳作。

  游牧家庭在草原上放牧,迁移,无数牛羊随着牧民离开,一位母亲流着泪,目送女儿远去。

  大儒看着天幕,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