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章 江南(一)_大汉龙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瑄低头一想,向张伟道:“大明官俸极低,官员们收些火耗帖补一下,原也无可厚非。只是正赋一两,火耗竟能收到十两,盘剥吸血乃至于斯,这当真是不得了。大人禁收火耗,当真是了不得的举措。但赋税收上来的是碎银,总需熔成官银,然后入库,其间必有损耗,若是不收火耗,虽断了官员贪污的门路,却也难免要官府来补帖才是。一州一县还好,全江南至少要赔上十几万两银子方可。”

  “不妨事。这笔银就由官府来出,亦是无妨。多收这几十万,全国上下的官儿们只怕要多贪十倍上去。百姓们自然是怨身载道,无以聊生。奉汉兄,你是好官一个,但普天下如你一样清廉的,又有几人?”

  郑瑄听的动容,正欲答话,却又听张伟接着道:“自然,太祖开国以剥皮之刑治贪,仍是无用,其为何也?官俸太低所致!一个知县,年俸不过二十多两,还总得聘几个书办,师爷吧?再加上异地为官,花费甚大。等闲之家,只怕是负担不起。是以若是一清如水者,比如海瑞,老母亲过生日,竟然连一斤猪肉也买不起。待死时,连棺材也备办不了。国家养士,这样不成个体统。是以欲要官员不贪,一则是要以国法镇之,二则也要让官员尊荣。是以台湾有廉政署,不归任何衙门统领,是以没有掣肘,有专查之权;再有就是提高俸禄,令官员不至于饥贫。双管齐下,方收实效。”

  他还有些话,却也不方便此刻就与郑瑄和盘托出。明清之际,表面上的地方长官是进士出身的儒生担当,实则都是那些积年的吏从出捣鬼。那些呆书生读了几十年书,好不容易有个前程,做一任实缺官,却是如同睁眼瞎子一般,于政务断案一窍不通,只得通过聘请的师爷和那些熟手吏来办事。这些人上下其手,从中舞弊,将正堂老爷瞒在鼓里,又或是干脆将老爷拖下水去,一群人勾起出来贪污。所以即便是况钟这样的清官名臣,也有当场摔死师爷的事。一则是离不了,自已俸禄又低,又养不起,只得多收火耗补帖,二者是不通政务,被这些人欺瞒左右,想清廉亦不可得。台湾任官,皆是由实材补授。有举人秀才出身的则任书力,主吏;通算术者,则为核算审计的官吏;法务和廉政官吏,则由通律令和算法的通才担任,并非如明朝,所有的国家正员,皆必须由科举儒生来担任。只是此时若改变习俗,只会让这些儒生反感,影响张伟稳定江南的大计,是以此时断不可行。依着张伟想法,待江南全下,主官仍由那些官声尚好的儒生担任,而佐吏,则由台湾派来,如此这般,政务方能顺遂。

  却又听那郑瑄疑道:“大人,你免了三饷加派,又不收火耗,加之兴兵征伐,东征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