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 镇倭(十一)_大汉龙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日军第一阵的步军已然冲近,炮兵炮架上扬,开始做延伸射击,炮弹不住落在随后冲来的日军头顶,三卫步兵早已将火枪备好,只待长官们下令射击。

  由张伟亲自下令,三卫各兵都新换并检查了火石,又将每次击发的火药与铁丸装好灌入桑皮纸包,每名士兵皆保证有六十到八十发的射击弹药,由各都尉亲自检查,凡有因火石丢失、枪筒堵塞等因造成士兵无法击发的,该管长官并士兵都要受到严罚。

  由于受到大员岛之战的影响,张伟痛觉令滑膛枪兵带刀的想法大错特错,战场情势瞬息万变,放下枪再持刀肉搏,可能够掉几次脑袋了。于是将原长刀封存,除了新改的“斩马”刀配备军官与骑兵外,所有的普通士兵皆已在火枪上配备刺刀,台北刺式滑膛枪长112厘米,刺刀套于枪头之下,用铜螺丝拧紧,刺刀长45厘米,三面开刃,棱形三角,平时置于专用的刺刀刀鞘之内,战时则听命装上枪头。张伟一直认为刺刀能影响到火枪的射击精度,不过在滑膛枪开枪时的震动影响下,在有效距离不到三百步距离的实际情形下,刺刀是唯一能迅速在火枪击发后与敌肉搏的最佳武器了。

  三万滑膛枪兵以五百人为横阵,依次排开于这数里长的战线之上,以三列士兵为横队,五百人一队依次散开,除了布置了数百射术精绝手神射手散乱布于各个散兵坑内,整个战线皆是密集队形所布成的一团团的纵队横阵,又因台北军服皆是黑色,间或有军官头顶红衣圆纱帽点缀其间,于是,在冲锋日军面前的,便是这黑色的海洋,冷峻而威严的横亘于这些倭人丑之前。

  “开火吧!”,待第一股日军冲入距三卫防线不足两百步时,由周全斌、张鼐、刘国轩分别下令,数里长的战线上所有面临敌军冲锋的士兵们同时开火射击,初时不过如炒豆般剥剥的微响,待整条战线上两万余人一齐分列开火后,除了依稀可闻的火炮轰击声,便是这一直不停叭叭做响的火枪射击声,整个天地间亦被几万支火枪开火发出来的白色硝烟笼罩,由于张伟素来重视训练枪兵的射术,而不似当时的明军或是欧洲诸国,认为滑膛枪反正是霰弹喷射,甚至在十九世纪,欧洲法英各国还经常征集一枪未放的农夫当兵,不加训练便直接拉上战场。直到拿破伦亲自下令,在步兵操典里规定士兵必须接受枪法训练,也必须打过实弹,方有资格上战场,这才扭转了一群没有拿过枪的农夫充做大兵的局面。张伟的火枪兵结过试射,三百步百枪可中二十发,两百步四十发,一百步六十发,五十步八十发,由于三百步外击发效果太差,张伟早便下停开火,日军虽人数众多,却一排排的割草般击倒在地,偶有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