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6章 终于要到江湖上浪了?不,是纵横捭_畅游武侠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6章终于要到江湖上浪了?不,是纵横捭阖!

  赵明渊如今有了粮食,士兵都能够吃饱了,自然要好好开始练兵了。

  当然,这些事秦叔宝他们几个也能做得很好,倒也不用赵明渊时刻盯着。

  相反,他更关注寇仲、徐子陵那一部分,也就是被沈落雁发现的那些少年。

  虽说是少年,但也都跟寇仲、徐子陵差不多大。

  这个年纪的少年长得都很快,只要两三年时间,就算是成人了。在这个年代,便都已可以娶妻生子了。

  这个年龄,不管是习文还是习武,都正是黄金时间。当然,也是三观开始塑造的重要时期。

  因此,赵明渊便重点培养这些人。

  正如,沈落雁说他疯了,竟然这样轻易地广泛传授知识和武学。便是因为,这严重地侵犯了门阀士族的根本利益。

  这些门阀士族想要保证统治基础,实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最关键的自然是其掌握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

  这一方面,赵明渊分田便已经得罪了门阀士族。

  不过,毕竟赵明渊如今分田的范围还很小,只给参军的家庭分田,这还勉强能够说得过去。

  这相当于是一种另类的军饷罢了,暂时倒是没有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只是,对少年军传授知识和武功就不一样了。

  毕竟,对知识的垄断,才是门阀士族维持其统治长盛不衰的一种极有效的手段。

  不读书,下层人永远都浑浑噩噩,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广除了大运河,还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那便是他开创、实行了科举制。

  科举制度影响了华夏千百年的历史。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几乎成为了每一个想要改变自身命运之人的追求。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成为了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真实的写照。

  即使如今,高考、考公也不过是科举制的一个变种罢了。

  甚至科举制还漂洋过海,走向了全世界。

  这也算是一种文化输出吧,让全世界都来开卷。

  杨广当初的想法是好的,他感受到了门阀士族对皇权的掣肘,想打破门阀对人才的垄断,于是便开创了科举制。

  在这之前,都是靠察举制来举荐人才的。

  也就是说,由当官的人来推荐谁来当官。

  他们推荐的自然也是官宦之后,这是一种变相的世袭。其后果自然是官官相护。

  科举制虽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在如今的隋朝,效果却并不太好。甚至直到唐朝,也是勉强有所改善罢了。

  因为,当时虽然是科举制,但不是谁都能参加考试的。

  门槛太高了,必须是良家子才可以参考。

  何谓良家子?

  良家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富二代、官二代。

  实际上,这些人本来就是出自门阀士族,通过科举选出来的还是这些人,并没有什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