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5章 视察_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屠龙者终成恶龙。

  老朱倒是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是实力不允许。

  日子过得甚是艰难,更别提给徭役发工资了。

  有感而发,转眼间老朱便恢复了清明之色,喃喃自语。

  “先给他折腾一段时间吧!”

  真情流露,马皇后见状,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的早朝,铁牛还真就听从的郑雄的意见,在老朱面前谢恩。

  老朱勉励了一番,告戒了一番,千篇一律。

  大致的意思就是好好干,干的好了升职加薪,干不好小命不保。

  宝剑锋利,莫要以身试法。

  与此同时,郑雄也登上了正在建造中的城墙。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的建造正式拉开序幕。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8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之南建造新宫,此为第一期工程,至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9月完工。

  明朝洪武二年至明朝洪武六年(1369-1373年),建造第二期工程,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江边。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第三期工程继续进行至此时期,“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门、三山门、通济门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临钟山,观察南京城的形胜,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

  同时,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

  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

  四重城桓的布局,耗费时久。

  慢慢来倒是可行,增加了很多就业岗位。

  当然是以郑雄发工资为例。

  不发工资,完全征发徭役,那就是增加百姓的负担。

  郑雄要是坚持发工资,那么被拖垮是迟早的事。

  还好,二期工程至此,逐渐开始收尾。

  难度不是太大,顶多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完工。

  这也是老朱将这工程交于郑雄的原因之一。

  几个月的时间,就当试验了,给徭役做点补偿。

  慷他人之慨,就老朱能够做的出来。

  新城,旧城,至江边。

  徭役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

  夯土墙,搭砖石,砌土砖。

  源源不断的砖石从江边渡口向着城墙而来,蔚为壮观。

  征发而来的徭役喝着号子,打着赤膊,肩挑手扛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郑雄一路走来,放眼看去,全都是人。

  每过一处,郑雄的官服让徭役纷纷避让行礼。

  行至江边,郑雄的心里渐渐有了底气。

  按部就班就行,所需无非就是时间和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