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饰改制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需求和生活需求。

  战争需求,实则也可视为生存需求。

  为了生存下去,为了生活得更好,人类才会不断摸索进步,工业化是手段,是结果,却不是目的。

  刘彻身为大汉天子,自然能强推工业化,甚至能让亿万臣民勒紧裤腰带玩命的搞,造出飞机都不是不可能。

  然而,有意义么?

  可持续发展么?

  不成的,没有需求,无法长久啊!

  现今的大汉,堪称霸绝于世,哪怕让刘彻造出战略轰炸机和核弹,对亿万臣民而言,都不如菜篮子里的老母鸡和鸡蛋有用。

  不是么?

  刘彻不是后世历史网文的激进主角,是有理性思维的人,是懂得权衡本益比的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唯物主义者,自然不会用民脂民膏去胡搞瞎搞。

  没有需求,可以创造需求,然必须是符合百姓利益的需求。

  现下军力鼎盛,无惧敌国外患,就要想着如何让老百姓生活愈来愈好,以此为目的去推进工业化。

  生活需求是甚么?

  衣、食、住、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需求。

  汉八十二年,九月。

  行过秋祭大典,皇帝刘彻颁布召谕,再度放宽服饰的着色、布料和样式限制,甚至鼓励民间服饰改革。

  华夏服饰的基本样式,在夏朝时就已初步建立,乃是上身为衣,下身为裳的上衣下裳制。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到周朝就已崇尚长袍盛冠。

  汉代深衣也是宽袍大袖,然而,军中将士的服饰乃至权贵骑马狩猎时的衣着,却又不同。

  这无疑要提到战国时,赵武灵王的“胡服改制”,也是华夏在先秦时代颇为重大的一次服饰改革。

  当时,赵国要抵御西北戎狄,赵军的兵械虽远较戎狄精良,然将士皆是宽衣博带长袖,骑马和作战时都要结绑困束,分担耗时耗力,且影响与敌厮杀。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故而在赵国强推胡服改制。

  胡服改制,就是采用胡人的服装,即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

  赵武灵王的胡服改制很彻底,他不仅要使军中将士改穿,还要全国官吏都改穿,故触及的层面就很广,加剧了改革的困难,然他终究顶住了压力,彻底贯彻了改革理念,貉服、胡服之冠、爪牙帽子、带钩等胡人风格的服饰开始在赵国盛行。

  随着赵国愈发强盛,“习胡服,求便利”逐渐成了中原诸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各国百姓纷纷效仿。

  汉代服饰,无疑也深受影响,虽说主流服饰仍是宽袍大袖,然那开裆裤,无疑就源自胡服。

  是的,开裆裤,开了裆的裤子!

  谁特么说汉人不穿裤子的?

  兜裆布,开裆裤,有钱人还多加条亵裤呢。

  汉廷此番的服饰改革,身为天子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