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三十八章 汉已八旬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武挥鞭第七百三十八章汉已八旬

  古今中外,但凡对数字能有基本概念的民族,对整十,整百之类的数字貌似都颇为看重,华夏大地上的汉人亦不例外。

  九为数之极,十则归于圆满。

  二十及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鲐背,百岁则期颐。

  汉之元年,实非大汉真正立朝之年,而乃高祖刘邦得封汉王之年,汉五年才灭掉的楚项,然汉人仍视之为大汉的立朝元年,汉史纪年也是这么算的。

  到得年节,大汉立朝便迈入第八十个年头。

  国之大者,不同于人寿,大汉未如大秦般二世而亡,却是在内忧外患中砥砺前行,愈挫愈勇,一步步走向强大壮盛。

  汉之八十,可不是甚么耄耋之年,却是强绝于世的青壮,仗剑执盾,血尽国耻,横压四夷!

  八十载生育教养,八十载浴血奋战,铁与血的尚武精神,早已镌刻入汉人的骨血。

  时近八十年大庆,大汉臣民虽是沉浸在皇帝陛下再度大赦天下和轻徭薄赋的喜悦中,期盼着来年会更加富足美好,亦不忘大汉西南尚未完结的战事。

  在这没有电视电话,更没有网络的年月,官府张贴的公告和近年愈发兴盛的报业,乃是寻常百姓获取消息的最佳途径。

  刘彻昔年让阿娇办报的本意,除却让她借此找些感兴趣的事做,顺带赚些体己钱,更也是为了开民智,使大汉百姓不至如往昔般耳目闭塞。

  当然,开民智这话是不好明着说的,但他的诸多所作所为,却都存着这般盘算。

  他可不是寻常的封建帝皇,开民智没甚么不好,根据唯物主义发展观,大汉也不可能亘古永存,汉民族却未必不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子子孙孙永无止境。

  汉人,汉魂,能传承多久,就看民族基石牢不牢牢,后人争不争气。

  后人的事,刘彻没办法管,然现今能参与奠定汉民族的基石,他自然要夯实夯牢,至少做到无愧于心。

  愚民?

  或是刘氏皇族能传承更久,但对汉民族,却绝非最有利的。

  譬如此番征伐夜郎,若换在十余年前,除却有家人随军出征的军眷或朝中君臣,各地的寻常百姓可不会太过在意。

  当然,与匈奴开战是例外,大汉与匈奴堪称不死不休的血仇,汉初数十载,各地征调去戍边的男丁,可没少死在匈奴手中,这已非止是简单的国耻,简直是民族仇恨。

  至于夜郎,说句实话,在数月前,八千多万汉人中,十有六七是听都没听说过的,听过也没在意,就是西南深山老林里的蛮夷土著,提起来没啥意思,还不如说说,对门的二妮到底瞧上了谁家的小兔崽子,隔壁的老王昨夜貌似又偷摸逛了窑子,被自家婆娘挠得满脸血印子。

  偏生,就是这么个蛮夷小国,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