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亲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将来是要袭爵列候的,太庙祭祖时是有资格入庙行祭的,其正妻的姓氏是可列入老刘家族谱的。

  这对滇国意欲“还归华夏”的楚族和庄氏,很重要!

  然而,张笃还有旁的身份,乃是阳信公主的儿子。

  阳信公主乃是皇帝长姊,是大汉长公主,地位何其尊贵,且膝下唯有张笃这独子,有道是千金之子不垂堂,她若不肯让爱子犯险,刘彻也不好强迫,更遑论还要考虑到太上皇和太后的想法。

  “儿臣以为,姑母乃深明大义之人,况且昔年姑父张骞不也是弱冠之龄,往说东瓯与闽越,方才立下大功,得以入列朝堂,尚了公主么?”

  刘沐见得父皇面有迟疑,唯恐他不允此事,忙是道:“张笃表兄现今就学于政经官学,若是不早谋功绩,想要正经入仕为官,非只僚属之位,便要循例外放,即便留京入中央官署,也不过区区刀笔吏罢了,姑母应是心知肚明的。”

  刘彻又是颌首,文臣与武将的升迁不同,除却内朝官可由皇帝随意拔擢,真正的官僚体系内,官员升迁主要还是看资历和政绩的。

  莫说太子僚属,便是皇帝僚属,诸多大夫,虽能与帝皇策议国政,地位超然,然手中无有实权,有志少年没有做僚属从小做到老的,况且没有实务经验和完整历练,也难以做到光禄大夫这样的首席僚属,现今位居光禄大夫者,多半是已告老致仕的三公九卿,那是实打实的元老重臣乃至派系领袖。

  近臣,弄臣,两者差得远了。

  “既是如此,此事仍尽数交由你去办,若请得太上皇、太后和长公主准允,再与滇国太子商议,待滇王上书请准,为父便下旨赐婚。”

  刘彻思索片刻,觉着此事确是可行,便打算彻底放手让这些小屁孩折腾。

  成则喜,不成亦闹不出甚么乱子。

  至于赴滇之人的安危,刘彻倒不觉有甚么大问题,除非滇国君臣疯了,否则谁敢动刘塍和张笃等人半个毫毛?

  若他们在滇国境内真有个三长两短,不管是何人下手,滇国上下数十万口,都得为他们殉葬!

  “诺!儿臣必不负父皇重望!”

  刘沐忙是应诺,心里喜不自胜。

  “嗯,若是赴滇成行,为父可先破格拔擢刘塍为宣曲军候,孙武为大行府行人,张笃为太常府掌故,以掌全宗亲婚仪;若得竞全功,日后更不吝封赏。”

  刘彻顿了顿,复又道:“除却刘塍麾下的五十精兵,为父会再遣五十内卫随扈,另着郎中令传谕派驻岭南及滇地之暗卫,襄助张笃行事。”

  “儿臣先替他们谢过父皇。”

  刘沐更是欣喜,有父皇此等许诺,要说服姑母无疑更容易。

  太常府掌故,铜印黑授,秩六百石,虽与太子中庶子同秩,却是实职官位,虽尚不算入列朝堂,却也在中央官署任事,且辅理太常府政事,是有实权的。

  若非刘塍赴滇迎亲,得以宗室子婚娶为由,着宗正府和太常府辅之,且张笃又是长公主的儿子,乃是皇亲国戚,凭张笃的年龄和资历,想出任太常府掌故可差得远。

  日后若是事成,再论功行赏,就更是可望得晋千石大员。

  阳信公主身为人母,又是个心思通透的聪慧女子,且不说望子成龙这等犯忌讳的话,然权衡过利弊和风险,终归不会凭白耽误自家爱子的前程。

  至于刘塍和苏武的家中长辈,那就更不必提,大汉男儿多热血,束发成丁便即应募入伍的少年郎都不少,都敢上阵杀敌,浴血沙场,去趟滇国拚前程,长辈们有甚么舍不得的?

  “嗯,三伏过后,待为父返京,希望已是诸事停当,勿再拖延。”

  刘彻摆摆手,三伏休朝,近月光景,应是足以让刘沐将此事办妥,饶是滇太子要传讯禀明滇王,遣出快马昼夜兼程,往返间也用不了多少时日。

  至于滇王推拒这门婚事,刘彻压根就没想过有这种可能,怕是拖都不敢拖的。

  国弱而不处卑,必亡其国!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