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老虎,猴子当霸王,无有楚族统治,日后难保不出几个“南蛮孟获”。

  若将滇人也内迁,安置成本和社会成本无疑十分庞大,并不划算。

  旁的不说,楚族人想学汉话,书汉隶,无疑颇为简单,毕竟是楚国遗民,然为数更多的滇人却是实打实的“化外蛮夷”,想要归化入汉,可比昔年的东瓯人和闽越人要难得多。

  滇人做奴隶可以,想归化入汉,理智到冷血的刘彻显然不打算做赔本买卖。

  近两年,二十万乌桓人得以归化入汉,乃是他们的父兄、夫婿、儿孙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为大汉拼杀,才为他们争取到的军眷优待。

  滇人,与大汉无有功绩,又非炎黄血脉,谈甚么归化?

  庄淼,刚即位的滇国新王,在八年前曾以滇国太子的身份前往长安朝拜,虽未曾得大汉天子召见,却也见过时任大行令的窦浚,对汉廷乃至大汉皇帝的态度是有清楚认知的。

  出使返滇后,他极力劝说自家父王服膺大汉,莫要再打着两面讨好的如意算盘,滇国既想与大汉交好,又不愿得罪夜郎国乃至哀劳国,这是不成的。

  只可惜,老滇王颇为优柔寡断,在汉廷始终不肯接受滇国内附的情形下,不敢过于得罪夜郎和哀劳,更遑论出兵为大汉攻打夜郎。

  如此一来,滇国举国内附之事更是半点可能没有,一拖就拖了八年有余。

  汉廷不急,西南蛮荒地处偏远,朝廷暂且无力开发,夜郎国和滇国对大汉也没甚么威胁,倒不如以夷治夷,保证滇地商路畅通才是正事。

  庄淼却是心急如焚,昔年出使见识过大汉之强盛,返滇后又常往岭南各城游历,眼界之开阔绝非老滇王可比。

  他晓得,昔年大汉之所以肯对滇国开放边市,并与滇国缔结邦交,无非是要开拓和维持滇地商道,使得汉货能从岭南运往哀劳乃至身毒。

  然随着大汉接连在胥浦和仰光筑城,并开拓出贯穿中南半岛的陆地商道及海上商道,使得货物运送可绕过山高林深的滇地和哀劳,如此滇地商道乃至滇国的重要性便不可避免的降低了。

  庄淼晓得,滇国和楚族皆错失了向大汉呈上投名状的最佳时机,八年来,他每每念及此事,皆是愁得寝食难安。

  尤是在去年岁末,汉廷重新整编了七支骑营,且在涪陵和胥浦都各囤驻一支,涪陵边塞直面夜郎,胥浦边塞直面哀劳,重置骑营之举,着实耐人寻味。

  庄淼对此更是忧心忡忡,唯恐汉廷已有所不耐,要出兵清剿西南诸夷。

  滇国,或许非是首当其冲,然若夜郎和哀劳尽皆覆灭,滇国又岂能得以苟全?

  唇亡齿寒?

  何其荒谬!

  庄淼从未想过与夜郎和哀劳联手,抗衡大汉,盖因用“以卵击石”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做法的愚蠢。

  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为汉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