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报传来(修)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四十万大军会师西进,长安城不足十万的守军,定然抵挡不住,一战可定乾坤。

  而以内史韩安国为首的保守派,却极力反对篡逆之事,认为不合大义,必不得民心。

  大汉立朝数十载,一向与民生息。先帝与今上更是励精图治,关中愈发富庶,百姓丰衣足食。此时若兴兵伐之,必定群情激愤,关中百姓必定死战不退。

  用后世的话来说,便是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就在梁王迟疑不决之时,收到了京城线报,太子刘彻沉可病榻,闭宫谢客半月有余,恐有性命之忧。

  在汉初,中医还处在萌芽阶段,早夭的孩童屡见不鲜。哪怕是后世看来小小的感冒,也很可能发展成肺炎。纵观汉初数朝,除去宫廷争斗谋害的因素,能活到及冠之龄的皇子,也不足六成。

  梁王心中不由抱了几分侥幸,当即决定暂不动作,见机行事。毕竟若是顶了弑兄篡位的名头,即便登上大位,也未必坐得稳。如今诸侯林立,大汉又以仁孝治天下,不能服众的皇帝,难免要和天下人为敌。

  公孙诡等人见状,自是满心颓废,大有竖子不足与谋的味道。

  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正是不听范增之言,放跑了高祖刘邦,最后只落得自尽垓下的下场。如今梁王的军力和威望,不足项羽十一,犹豫寡决却不无二至,实在令人痛心。

  韩安国则是大喜过望,暗中命人快马进京,将内情详细禀报窦太后。他乃是太后强硬指派的梁国内史,自然知道太后的用意,故才极力劝阻梁王篡逆。

  幽居长乐的窦太后接到韩安国的密奏,自然长舒一口气。

  随着年龄日益增大,她最不希望看到兄弟相残的惨剧。如今小儿子梁王暂时放下篡逆的心思,若是将来大儿子刘启再想弑弟,窦太后出言劝阻,便也有了底气。一旦梁王当真起兵谋逆,给了刘启口实,依照窦太后对他的了解,这个阴险狠戾的大儿子是绝对会下死手的。

  甚至窦太后还深深的怀疑,连太子刘彻重病的消息,也是大儿子故意放出去的,就是想引得梁王造反,否则为何连自己都不能前往探视宝贝孙儿?而且她更不相信,一贯小心谨慎的刘启,会尽数抽调关中将士,不留任何后手。

  也不知是不是聪敏反被聪明误,总之在大汉最顶尖的聪明人们不断的暗自盘算中,时光缓缓流逝。

  直至六月中旬,一份姗姗来迟的捷报震动朝野,飞将军李广之名响彻汉疆!

  北方大捷!

  天水太守李广,率三万细柳精骑,全歼匈奴楼烦王和白羊王所部万余匈奴铁骑,生擒楼烦王,尽复河朔中北部的广大疆域!

  而太尉窦婴死守长城关隘,杀敌数千的捷报,则被刘启隐匿下来。甚至胡骑将军公孙率八千胡骑诛杀白羊王及千余匈奴骑兵的捷报,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