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5章 放榜_贫家子的科举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觉才睡了一会儿,林远秋就听到了铜锣声,这是提醒众考生要开始发第一场考试的试卷了。

  秋闱一共分为三场,每场三天时间,众考生须得在贡院里带上九天,加上八月正是最炎热的时候,可以说,科举考试中,最艰难的一关就是考乡试了。

  等林远秋把隔板放回原位,发卷官两人一组,挑着担子就过来了。

  两只竹筐里,一边是一摞摞码放整齐的卷子,另一只筐里是整叠的草稿纸。随着担子的移动,发卷官挨个给每位考生把卷子和草稿纸递了过来。

  接过之后,林远秋并没急着把卷子打开,而是先从考篮里把一应物什拿了出来,然后往砚台加水磨墨。

  这是考前必做事宜,如此可避免考卷上被沾上墨汁。

  等磨好了墨,把砚台挪到右上角的位置,林远秋才拿起卷筒小心解开。

  很快,第一道经义题就映入了他眼帘。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林远秋立马想起这是礼记中的乐记篇,本篇用五音拟喻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且把“宫”音比作“君“,把“商”音比作“臣”,把“角”音比作“民”,把“徵”音比作“事”,把“羽”音比作“物”。

  想来,这题接下来想问的,肯定是那句“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为何意吧

  像这种阐明义理的题目对林远秋来说,并不难,只要记住了释义,就能解出其义。而每次夫子讲到这些内容时,林远秋都会用笔墨记录下来,再加以熟记,所以对经义题,他是不惧的。

  心里想着答题的思路,手里翻试卷的动作并未停,林远秋把试卷从头到尾数了一遍,一共有二十四张。三天时间,相当于每天八张试卷,且第三天酉时就得交卷,可见在时间上还是比较紧的,所以得规划好了才行。

  林远秋在心里给自己定了每天的答题量,那就是必须完成八张以上,否则等到了第三天,就会有些忙乱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也没耽搁,很快把所有试题都浏览了一遍。最后发现,像填空题一类的帖经和墨义没有了。这场考试除了六道经义题,剩下的就是诗赋和律法,以及三道算术题,算是中规中矩了。

  心里有数之后,林远秋点出九张试卷,把剩下的小心放到考篮里,而后拿过草稿纸,准备答题。

  不过在此之前,还得在卷头的位置先填上自己的姓名、籍贯,以及年龄。

  等交卷时,收卷官会把这处用纸封上,再在骑缝处按上指印。如此,在出成绩之前,不论是誊抄朱卷之人,还是考官们,都不会知道答卷人的姓名籍贯。

  填好了籍贯信息,林远秋便开始在草稿纸上正式答起题来。

  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其释意为有序协调,才能奏出和谐之乐。知晓释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