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章 所见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上承“天意”,并宣称是关公“显灵”,护佑他攻克南京并夺取皇位。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明王朝宣告天下所有的关庙改称为“忠武庙”。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明朝皇帝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又晋封关羽为帝,“忠武庙”改为“英烈庙”。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再一次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而到了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关羽的称号再被追封“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明清易世,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关羽又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加之雍正、乾隆、嘉庆等人有意的推波助澜,关帝的信仰在官方达到了极致。

  也正是官方的极力推崇,加之关羽的“忠义仁勇”等品质,关羽演变为佛教的“护法伽蓝”、道教中的“关帝圣君”、儒家中与“文圣”孔子比肩的“武圣”、民间信仰中的“人神”。供奉关羽的庙号也随之不断演变,从三义庙、关王庙、忠武庙,最后到了关帝庙。

  明朝与蒙古瓦剌持久对峙,从明初至明中叶,先后沿长城设置、闻名天下的“九边重镇”,关帝信仰随着边兵进驻也逐渐兴盛了起来。不止是在西安府这些内地,边塞也是盛行“关帝庙”。关羽号称“万人敌”,是英勇神武的象征,明代以来,驻守边境的军人奉之为“战神”,并以此作为一种激励,提高作战能力。

  边塞将领自然希望能够凯旋而归,从而封妻荫子、扬名立万。然而刀剑无眼,死生不定,所以不免祈盼有神灵护佑。出征前,军人要到武庙去祈祷,希冀借关帝之神力;得胜回营后,再次到武庙“还口愿”并告知关帝凯旋的消息。

  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一,孙传庭在西安关帝庙宣誓,亲率十万大军出关,最后功败垂成,退军后战死于潼关,传庭死,大明亡矣。

  收回纷乱如麻的心情,王泰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他看了看头顶的烈日,又看了看酒楼门口上烫金的“聚仙楼”三字,打量了一下满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微微点了点头。

  出门在外,不要弄的像苦行僧一样,劳逸结合,这才是王道。

  “伙计,店里有客房吗?能照看好马匹吗?”

  王二早已经意动,看见王泰点头,赶紧问道。

  伙计脸上笑开了花,连连点头道:“客官,咱们聚仙楼是西安城有名的大店,有上房,后院可以照看马匹。你可以尽管放心。”

  安排好客房,洗了脸,王泰睡了一会,才觉得舒服了些。这个时代可是没有空调,虽然只是夏初,却已经是热气难消。不过,此时已经是半下午,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