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五章 合作_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的那种。没有的话,只能从国外买了。

  你们村,就先统计一下,看有多少人愿意加入。”

  村支书摆摆手:“肯定家家户户都愿意出人的。”

  这还用说?

  自己出海捕鱼,不确定性太大,风险也高。尽管江宁说的是远洋作业,但人家的渔船也大。

  小渔船即便不去深海,遇到风浪的危险性往往比大船在深海还要大。

  像他们村,最大的一条渔船就是老六家的,十五米长,能去南海熘达一下。其余的,都是几米长的小船,你敢跑很远吗?

  找死呀?

  王父则问道:“你要买多大的船?”

  “跑远洋的,起码得四五十米长的那种吧!不然,还没跑过去就没油了,也装不了太多鱼获。

  既然要搞,那就搞大点。”

  而且,不能在自己家门口捞。先吃外面的,自己家的留着。

  江宁知道,一直到现在,掣肘我国渔业捕捞能力的瓶颈,就是远洋渔业装备的科技含量较低,设备落后,仅能满足近海作业,致使我国近海生物资源过度捕捞,资源衰退现象十分严重。

  发展远洋捕捞,才是渔民的未来和前途。

  由于缺乏先进的渔业捕捞装备,我国在参与全球远洋渔业资源分配和远洋渔船配额管理中的话语权与我国海洋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甚至不如太平洋、大西洋周边经济欠发达国家。

  王父和村支书再次一喜,那么大的渔船,他们更加有信心,安全性更高。

  出海的风险是高了点,但利润可观。这一点,王父和村支书都是明白的。渔民每一次出海,都是在拼命运和运气。

  “我听说,前两年的时候,马尾港那边就有人跑远洋了。”村支书的信息还是比较多的。

  事实上,那是我国第一次远洋捕捞。

  1985年水产总公司派出由13艘渔船、223名船员组成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毅然走出国门。

  给村民们找到出路的村支书,显得很高兴,在宴席上,频频跟江宁敬酒。

  宴席之后,顾不上醉熏的状态,找齐村干部,谈了这件事。大家一听,都高兴了。他们开始向每家每户传达这消息,征求意见。

  不出意外,果然家家户户都愿意加入。

  江宁给出的条件诱人,月薪百元以上。渔民拿固定工资,这还是首次。他们也赞同村支书的观点,拿工资好。

  旱涝保收!

  委实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出海不是每次都有收获的。

  再说了,人家江老板要买那么大的渔船。出海也比他们这种小渔船安全呀!只不过,去一趟远海,花的时间长而已。

  此外,他们听说蓝鳍金枪鱼在岛国的价格,也无比震惊。有人想着,要是无意间捕捞到几条,那就发财了。

  江宁则是在跟稍微空闲下来的王宏远聊天。

  新娘子了解到江宁的身份后,也开心不已。丈夫有这么好的人脉资源,以后可就顺利多了,不管做什么。

  “那么大的船,很难买的。”王宏远告诉江宁。

  他都了解过,目前国内的大型远洋渔船,几乎都是购买国外的二手渔船。

  没错,就是人家用过的。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