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零四章 做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科学家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特定频率的光照在该物质上,那么可以假定,物质内部与入射光频率一致的振子不断吸收能量,直至能量达到临界值而发生了爆炸,发射出一个能量为hv的粒子。

  只有当逸出粒子从原子逸出的能量大于hv时才会离开金属表面,但当外加的频率与“自然频率”一致时,这种逸出会大量产生……

  这一理论与普朗克理论基本一致,微粒从原子中逸出时能带走的能量可大于hv。

  猛一看感觉可能有点绕,但如果只关注其中几个关键的点,比如“爆炸”、“振子”,就能发现完全属于经典物理学的范畴。

  所以可以理解为他是在“猜”。

  反驳的方式很简单,李谕只需要再用量子力学的理论进行一番推导就行,只不过实验物理学出身的密立根可能不太喜欢看这些复杂麻烦的数学公式。

  所以李谕还在文中写道:“融会贯通了数学的物理学是更加完善的物理学,这些并非先生那样的单纯‘猜想’,它有着非常厚实的理论基础。

  “而您的实验则完美检验了理论。

  “我十分欣赏您所做的实验,它毫无疑问彻底给了普朗克常数h以最坚定、最切实的证据。”

  密立根显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夸奖”,也来不及写信了,他直接用无线电给李谕发了电文:

  “首先我要表明这样的态度:应该是实验走在理论前面,或者确切地说实验更加完善。

  “在错误理论的引导下,实验发现似乎了最重要的关系,但原因至今不能完全理解。

  “这就导致整个物理学处于这样一种境地: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座完美的大厦,然后彻底破坏了它的地基,却又不让它倒塌。

  “它依旧岿然不动,显然经受住了考验,却没有可见的地基支柱。

  “我相信这样的支柱一定存在,现代物理学中最诱人的问题就是去发现它们。”

  电报收到得很快,李谕读完,发现密立根清楚地认识到了当下物理学的困境,两朵乌云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罩住了整个物理学,相对论已经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而量子理论仍然遥遥无期。

  只是密立根根本不相信量子理论。

  由于密立根的实验,爱因斯坦成功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原因是“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

  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在给爱因斯坦颁奖时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定律得到了美国密立根及他学生精确的检验,并极其成功。”

  这是个量子理论范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非爱因斯坦出名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得奖离不开密立根的功劳。

  但直到两年后,密立根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然不能完全接受光的量子假说。

  李谕给他发了回电:“物理学的发展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