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八章 分界线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几个钱,”李谕笑道,“如果你们办起来杂志,送我几期即可。”

  张相文抱拳道:“多谢帝师!”

  然后他又拿出自己的一篇文章:“在下还有篇地学论文,希望帝师评点指摘。”

  李谕瞄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句“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

  李谕脑子转得飞快,立刻知道代表着什么。

  所谓“北带:南界”,就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北岭淮水”,即秦岭—淮河一线。

  这可是中国人第一次意识到南北分界线。竟然是眼前的张相文首次提出。

  李谕不禁更加肃然起敬。

  李谕说:“阁下着实令人钦佩,在没有空中勘测、交通如此闭塞的时代发现宏观上的规律,太不容易。”

  “帝师赞同本人拙见?”张相文问道。

  “赞同得不能赞同!”李谕说,“秦岭淮河,一线分南北。这个发现对于认识我国自然地理规律及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先生居功至伟。”

  张相文没想到会收到李谕如此赞誉,“其实我尚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学习,比如本人目前不太擅长的气候学、植物学。但我从粗略的研究中,已经隐隐发现此线南北之差异。”

  李谕点点头:“值得继续研究。”

  张相文说:“将来我会带上先生赠送之便携式照相机,照遍大江南北。”

  李谕笑道:“说得我都有点羡慕,就像当代徐霞客。”

  张相文对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地理学推动很重要。而且他也加入了同盟会,与章太炎、蔡元培等人是好友。

  张相文说:“帝师曾经在多国游历,我一直有个疑问,在西方,自然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学是不是一体的?”

  李谕想了想:“你的问题角度很有建设性,至少现在看,西方的地理学还是更侧重自然地理,生物则归于动物学与植物学之中,甚至还包括进化论学说。”

  张相文说:“但我经过多年思考,发现如果生生割裂自然地理与生物地理十分不妥,这样似乎会造成地理这门学科科学性的降低。可是洋人又如此区分,让我十分苦恼。”

  李谕斩钉截铁说:“我同样认为应当合并。更关键的是,你没必要在乎洋人怎么做,他们不见得哪里都是对的。”

  “有帝师这话,我心中就有谱了。”张相文说道。

  李谕说:“将来先生说不定也是开宗立派的大师。”

  “我可没这种想法,”张相文说,“我研习地理学不过十几年。”

  “只有十几年?”李谕讶道。

  张相文叹了口气:“当年甲午战败,割给日本国如此多土地,本人深感痛心,才决心开始钻研地理学。当时尚且没有多少书籍,少数翻译过来的也多有错误,我又花了不少时间学习外文。”

  这时候搞学问确实挺不容易。

  但张相文说的能代表很多早期地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