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3章 奥运征程(六)_大国体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浪,我们支持你!”

  今天现场观众席也不是没有沈浪的支持者,八十年代的洛杉矶就有不少华人了,此刻有数百名一二代的华裔来到现场支持他,尽管这点人在四万人的规模下,实在是掀不起什么声势!

  “TakeYourMarks!”

  这时裁判喊出了国际比赛通用的赛前口令,翻译成中文是:各就各位。

  所有选手都在比赛台做出了起跳姿势后,突然一声震耳的鸣笛声,八名决赛选手就像八支离弦的弩箭一样射了出去。

  这时没人注意到沈浪在入水的环节就与其他人使用的技术完全不同,他在比赛台准备入水时,两双弯曲的巨大脚掌看上去都快变形了,长度惊人的脚趾头就像手指头一样紧紧抓着游泳池的边缘。

  鸣笛声响起后,他的整个身体的发力全都是靠脚趾控制,这让脚趾头要顶住比平时双倍的重量,如果这时能给一个近镜头就会看到他那长度远超常人的脚趾就像畸形了一样。

  但这种独特的入水方式让沈浪从第一秒就取得了绝对优势,因为他可以取得远比对手更大的冲力,刚一下水就领先了半个身位。

  现场很快响起了一片惊诧之声,但不是惊讶于他的入水优势,而是惊讶于他在入水后几乎在水下潜泳了15米,等到出水时已经领先所有对手一个身位了。

  现场和电视前的观众都觉得这太不真实了,他们还从来没见过有人在水下潜泳阶段就领先这么多?

  这时的国际游泳比赛已经有了明文规定,运动员在出发和转身阶段15米内头必须露出水面。

  这个规定是因为在水下可避免水体表面对运动员身体的反向摩擦力,如果长时间潜泳就是拼谁的肺活量更高了。

  其余七名选手也在水下浅泳了一段距离,但他们大部分都是十米左右就浮上水面,最远的一个也没超过十二米。

  这不是他们不愿意多潜,而是在水下无法靠有力的打腿动作给自己提供足够的推进力,这时就必须浮上来才能让他们继续快速的前进。

  沈浪这场比赛显然把真本事拿出来了,他在出水后凭借让人更加惊奇的打水动作,就像在腿上安装了一部高速马达的螺旋桨助推他急速前进,继续拉开与其他选手的距离。

  这里就不得不提游泳比赛里极为关键的“打腿”,通俗的解释就是手臂一次划水,双腿打几次水。

  八十年代的美国、澳大利亚、两德选手,还没有一个人能在保持成绩的前提下近乎全程使用6次打腿技术,最高也就是4次打腿了。

  当然了,这不是他们不愿意使用6次打腿技术,而是身体素质支撑不了这种技术,强行破坏节奏的结果多半是成绩下降。

  一名游泳运动员打腿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下肢各部位的力量,以及各处关节的柔韧性,尤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