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修鞋_那一年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嘛,能够切实的感受到社会气氛的宽松。

  “美酒加咖啡……”,姜斌心情愉快,一路哼着小曲。

  也许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快到学校的时候,又瞧出一处不同,巷子口居然多了个修鞋的鞋摊。

  哬,这是个体经济萌芽?姜斌要是手里有相机,真的想把这幅场景拍下来,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某个时段的重要标志。

  姜斌的黄胶鞋早就炸胶了,没地儿修,一直将就着,正好今天当一回可恶的“资产阶级”,压迫一下“无产阶级”。

  到了跟前,瞧着是个不到三十的年轻大小伙子,这可不像能拉下脸干这活的年纪,姜斌有些意外,不敢确信的问道,“老板,修鞋?”。

  “可不敢叫老板”,抬眼看了看姜斌,发现是个比自己还小的年轻的小伙子,于是接着道,“叫我老钟就行,这儿修鞋,修鞋……”似乎为了让姜斌确信,“修鞋”两个字特地念叨了好几遍。

  姜斌倒也不客气,拉过凳子就把破损的鞋子脱下来递过去。

  老钟慢腾腾的倒腾着黄胶鞋,从手艺上看,应该是个生手无疑,不过,能拉下脸来干这活,就已经得了姜斌的欣赏。

  “我说老钟,你可不像本地人?”姜斌也是闲着无聊,有一搭没一搭跟老钟搭话。

  “吉林的,……”,似乎是难得遇到人聊天,老钟的话倒是挺多。

  有些人就是这样,相熟的人说不出话,可是对着陌生人却是能敞开心扉。

  修一双鞋的功夫,倒是让姜斌认识了一个东北爷么。

  老钟名叫钟爱华,老家吉林省JL市的,年轻的时候参过军,这一点倒是让姜斌对他很有好感。

  复原后在东北一个砖厂当工人,但是年轻气盛,经常和周边的人发生摩擦,可是他身手好,慢慢也成了风云人物,周围也围着些小姑娘,这是老钟的高光时刻,说到这儿的时候,老钟眼睛里有些异样的亮光,显然很享受这种感觉。

  砖厂不挣钱,这谁都知道,老钟当时就想怎么挣钱,也就是他也在想第一桶金怎么来。可惜玩的比较野,老钟居然敢冒充厂长去外面谈生意,于是被人告了状。

  后来,大家就都能猜到了,厂里知道这个人不靠谱就给开了,之后就跟家里辞别,拿着几块钱奔向了北京。

  也就今年稍微好一些,要早两年,老钟这种没有介绍信的家伙,统称为盲流子,早被街道给收拾了。

  “京城可不好混”,姜斌突然间有感而发,因为人口流动性太差,一个村子都没有外来人口,这时候外来人口可不容易。

  “可不,净欺负外乡人”,好似说着了老钟的痛处,他说的咬牙切齿,道,“各个地方都很难混,哪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人看着”。

  这倒说的实话,京城的胡同混子特别多,整天穿街走巷的,屁事没干,净吹牛逼,咋咋呼呼的都是嘴上功夫,欺负外乡人很有一手。

  就这,后世还有一批人怀念这个,拍了部扭曲三观的电影《老炮》。

  鞋子修的还行,缝上了密实的针眼,姜斌听了个不错的故事。

  起身,付了两毛钱的费用,走了两步,又对着钟爱华道,“都是外乡人,有什么事儿,可以到巴沟村找我”,说着还给留了刘东小院的地址。

  钟爱华这种敢想敢干的性格,姜斌还是很喜欢的,虽然在老辈人的眼中有些不靠谱,可架不住这马上快改革开放了,这种人却是最容易成功的。

  不过,得等他撑到五个月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时候才是如鱼得水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