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九章,日常生活_那一年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78年的夏天,天气热的比往年都早。

  《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点燃了人们的热情,让夏天温度愈加热烈。

  由此而展开的讨论也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当下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场大讨论将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校园的学生们多多少少会参与一些讨论,特别是隔壁“燕大”那群人更是如鱼得水,脑子一热,血脉喷张的就冲了出去。学生选举、演讲,甚至去西单民主墙贴条,“玩”的是不亦乐乎。

  而清大的同学们作为典型的工科狗,学习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整这些有的没的。

  不过,虽然瞧不起这帮隔壁的家伙,但有时候姜斌也挺羡慕他们的年轻,为“理想”而不顾一切,这种朝气恰恰是他现在匮乏的。

  除了这些不相干的社会活动,姜斌更多的时间泡在机房,最近的他遇到很苦恼的问题-数据输入。

  由于姜斌几个人比较年轻,平时负责维护计算机的同时,也会被教授们抓来打下手。这就是姜斌最痛苦的时候,经常被安排输入数据。

  要知道DJS-130的数据输入根本不是用键盘,而是用纸带在光电机上输入。

  在纸带上打上一串的小孔,表示一系列数据。数据有错的时候,用打孔器再打一段纸带,把错误的原纸带剪开,用胶水贴上去。

  修改纸带贴的不正不行,就是纸带手工打的孔不圆,或者有毛边,都会出错。

  反反复复的打孔工作整的姜斌这个大男人快要崩溃。问了问曹景行和李三思的状况,也是好不到哪儿去。

  只有李颖的反应超出他的想象,孔打的是又圆又整齐。要不说,毛爷爷他老人家看的清呢,女人果然能顶半边天。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隔壁燕大的计算机系更惨。听交流回来的年轻老师分享,燕大的计算机为了突出自力更生,把机器的英文操作代码换成了汉语拼音,更加的不方便。

  有对比就有幸福,看了看眼前的DJS-130,比隔壁可是幸福多了。

  可是放眼全球再做对比,那就是惨不忍睹了。

  漂亮国的计算机产业蓬勃发展,以几个标志性的事件做下对比:

  9年前,第一次网络连接成功。

  7年前,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

  2年前,苹果公司创立。

  3个月前,BBS的雏形CBBS诞生。

  漂亮国的计算机已经从国防走向民用,从大型化转向小型化,真正形成了产业化。

  而当下国内的计算机领域,一言难尽。像是DJS-130计算机一年才生产个二三十台,你说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形成产业呢。

  面对眼下的境况,学校的应对更是令人头疼。由于文*革遗留下来的思想桎梏,买国外的计算机就是“崇洋媚外”,“卖国”,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