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九章,新目标_那一年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00年左右的时候,微软的盖茨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火爆的人物,不仅世界首富的名头刺的人睁不开眼睛,而且身上缠绕着技术的神话。

  国人因技术落后挨打挨怕了,因而很有一些拜技术教的情结,长期自发的替微软营造着技术的神话。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从经营角度来说微软确实是一家相当优秀的公司,而从技术角度则有很大的疑问。

  微软的MS-DOS系统,不过是从蒂姆.帕特森手里买下加工和包装出来的。微软可以说从未真正通过自己的原创技术开发出意义重大的产品。其起家的Basic不是自己发明的,Windows操作系统来自于对施乐公司的“偷窃”和模仿,Excel实际上是Lotos1-2-3的复制品,Web浏览器也是借助网景的创意开发的,Word则纯粹是Wordstar和Wordperfect的跟风。

  这些模仿的产品构成了微软的主要力量,而一些他自己的创意和产品,如Bob,MSN,Mungo,Park则无一成功。

  之前,姜斌一直搞不明白,微软技术并没有那么“神”,那到底是什么构筑了微软的成功呢?

  这一直是困扰姜斌很久的问题,如果不能抓住成功的核心问题,环球软件再次被微软超越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些天来,通过细细回顾微软的历史,姜斌勉强的总结了两点。

  首先,微软的“技术”可能并不是大家所认识的那种技术,而是技术标准。

  Windows系统可能是模仿的,但重要的是它在微软手里成了一种标准,成了微软用来左右市场游戏规则的力量,使众多的厂商和用户以及竞争对手不得不跟它走,陪它玩,这就是高明之处。

  相比之下,不少企业可能努了不少力,也作出了一些很高级、很尖端的技术,但没形成标准,没多少人跟随,自然没有主动权。

  这就是微软的可怕之处,不是量的差距,而是质的差距。

  其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能是微软的成功之道。

  微软的不少软件虽然模仿了别人的东西,却形成了自己的标准体系,甚至是“知识霸权”。这种利用他人知识和经验,不仅不构成侵权,还能抢先变成自己的标准,来约束他人,可不是一般“聪明”人能够办到的。

  这第二点姜斌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四十年的超前眼界,自是站在了“众多巨人”的肩膀上。而第一点如何形成“技术标准”,才是他真正想要关心的。

  最近,姜斌调研了微软公司,发现它已经成为了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商业生产商,很多微型电脑生产商在系统中都是采用它的Basic解译器。

  这让姜斌一时有些醒悟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