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章“十年生聚,十年教训”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骄傲自大。对越国而言,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必然轻易发动战争,那时我们就联络这些国家,让它们一同进攻吴国,然后我们再趁吴国的疲惫之机,一举消灭吴国。”越王勾践听了逢同的话,表示赞同,遂放缓了伐吴的计划。

  另一方面,越国开始依照逢同的计略开始不断贿赂吴国,助长吴王的骄奢淫逸。越国给吴王送去了玉帛珍馐、贵材大木、美女西施与郑旦,并设法不断消耗吴国的民力与财力,加深吴王手下重臣伯嚭与伍子胥的矛盾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伍子胥这一深谋远虑的吴国忠臣正是在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下,被陷害至死,为越国除去了一大心患。同时,越国还积极联络齐、楚、晋三国,力求三国能够联合伐吴。由于文种、范蠡等越国臣子都是来自楚国,因而越国与楚国的关系则更加密切。

  越王勾践甚至在吴王伐齐时,率群臣入吴朝贺,这更助长了吴王称霸的野心。吴国的国力在这种争霸中不断消耗殆尽,于是越国大夫文种看准时机向越王勾践提议向吴国借粮,以探吴王对越国的态度。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把粮食借给了越国,足见吴王的自满与骄纵。在这种情形下,越国更是大胆地谋划灭吴方略,随时准备给吴国致命一击。

  越王勾践凭借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使越国逐渐强盛起来,其正确的治国之道,让越国国富民强,可用之兵取之无数。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受其坚定的意志影响,立志复仇使他可以接受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跟随勾践左右的范蠡、文种等重要谋臣为其出谋划策,使得越王勾践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越王勾践的成功主要就是基于以上两点,并最终成就了“勾践灭吴”的伟业,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举行会盟,吴王为了实现称霸的野心,就把吴国内的精锐部队都带到了黄池。在吴王率兵出行之前,夫差的儿子太子友则继伍子胥之后,又一次劝谏吴王。太子友跟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吴国动用全国的兵力与物力在外征战,却不自知背后的越国会以精兵来消灭自己,这才是世间最危险的事情。然而,吴王夫差根本听不进去太子友的话,竟自带兵北上,定要争霸中原。这样,吴国内就剩下了太子友和一些残兵老卒留守。

  越王勾践看到此种情形,就问范蠡现在是否可以攻打吴国,范蠡就对越王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越王勾践与范蠡制定了攻吴的计划,等到吴王率军全部到达黄池之后,越国就立即伐吴。越国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