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9章兵指玉门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力量,更谈不到建立国家组织。至汉朝在匈奴汗国河西走廊故地上设立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以维持当地的稳定,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但是随着汉朝上述措施的施行,无形中出现下列两个情况:

  1.中原势力像一把利刃一样插在匈奴汗国和羌民族之间,把他们隔开,使羌民族无法得到匈奴的援助。

  2.汉民族在政治军事保护之下,积极向西移,把羌民族逐故地。除少数部落外,大多数部落先后西迁,迁到青海湖以西或以南地区。

  及至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眼见汉军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屡次败北,顿感觉时机已到,遂经常向汉朝腹地侵扰,攻城略地。青海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一方面可以扼住西汉通西域的道路,另一方面,还对京师长安构成了居高临下之势,为此汉军对英勇善战的羌人很是头疼。

  当时,匈奴借鉴了张骞通西域的经验,认为可以联合羌人,一起袭扰汉朝。只要羌人能够牵制住汉军的主力,匈奴部队就能够长驱直入,深入大汉腹地进行劫掠。一时间,匈奴将羌人引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时刻准备对汉地发出重拳一击。

  面对这种形势,武帝果断决定,要斩断匈奴右臂,意即打破匈奴的计划,打垮羌人的兵力,可惜,汉军数万人马,在面对羌人的勇猛善战之时,也变得捉襟见肘,加上羌人掌握了地理优势,汉军最终大败而归。此战胜利后,羌入逐渐向湟水以北移动,试图找寻农民弃耕的地方去放牧。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合一致的趋向,汉朝设置在羌人之地的郡县官吏,此刻都如同虚设,没有半点办法去阻止羌人的联合。眼看羌人就要和匈奴接洽,汉朝当机立断,派遣浩窖(今青海大通河东岸)的军队进攻羌人,企图阻止他们的进一步行动,可惜这一次,汉军依然为羌人所败,士气大跌的同时,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按照西汉和羌人订立的协约,羌人是不能擅自渡过湟水的,否则就会以谋反叛乱罪论处。及至宣帝继位,赵充国被封为营平侯,一日,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从羌族地区寄来一封奏折,严明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赵充国在朝堂之上,毫不顾及的弹劾义渠安国,说明需要治他一个奉使失职的罪责。

  原来,在此之前的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大汉两府大臣,即丞相、御史不明白羌族真相,就向皇帝推荐,让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其动向。岂料义渠安国一介庸人,到了羌族内部,依然我行我素。他没有明察暗访羌族的实情,不能具体地分析各国部落的情况,而是不问青红皂白,召集先零部落的头领三十多人,以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