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8章伟大的中医理论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挚出于救人的天性答应了太子的请求,决定帮齐王治病。

  他先和太子约定了一个诊治的时间,但是为了激怒齐王,故意失约没来。病中的齐王非常期盼他能帮自己治好顽疾,所以第一次失约没有怪罪他,只是又约了他一次。但是,“不识趣”的文挚第二次还没有来。“好脾气”的齐王还没有发怒,给了他第三次机会。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次他还是没有来。齐王看他屡屡失约,终于由期盼转为愤怒了。天子之怒可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搞不好就是“伏尸千里,血流成河”。

  但此时,文挚居然没有躲起来,而是“不识相”地出现在了齐王面前。只见他慢吞吞地走到齐王的床前,既不行礼也不下跪,甚至连鞋也没脱就爬到了齐王的床上,他踩着齐王的衣服,开始询问齐王病情如何。齐王气得说不出话来,但是文挚还在不停地说着一些让齐王生气的话。终于,天子怒了。他大吼一声,坐起来,一把推开了文挚。这一怒他的病反而好了。但是,俗话说“愤怒是魔鬼”,此时正被这个“魔鬼”统治着的齐王哪能冷静下来感谢为自己去除顽疾的医生。

  帝王的残忍之性开始爆发,他要生烹文挚。太子和王后急忙出来阻拦,但是盛怒中的齐王哪儿听得进去他们的解释?所以,最终没有人能挽留住文挚的生命,这位名医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终丧生于蒸笼之中。

  这是《吕氏春秋》里面的一段记载,对于它的真伪我们当然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却不难看出,当时的医学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医学著作非常多,例如《禁方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以及久负盛名的《黄帝内经》等。当时的医学已经开始吸收一些哲学的思想,像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相应论等均被中医所借鉴和采纳,这也是造成后来中医的理论充满哲学气息的原因。这一时期扁鹊的言论已经涉及了“五脏”、“肠胃”、“血脉”等这些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概念。

  《黄帝内经》在中医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确定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中不仅讲到了怎样治疗疾病,而且更多的是告诉人们怎样预防疾病,怎样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健康长寿。所以《黄帝内经》与其说是一本医书,不如说是一本养生经。《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说明我们的古人在这一时期就已经意识到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有人问扁鹊:“你们三兄弟都精于医术,但是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回答,他认为长兄的医术最高明,因为长兄能够在病情发作之前,甚至病人自己还没有感觉到疾病存在的时候,下药铲除病根。可见疾病预防已经被当时的医学界所承认。“治未病”是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医学所秉承的重要思想。

  此时,药物学和病理学也开始萌芽,后来出土的医书证明当时的本草知识已经非常丰富,而且据一些医书记载,当时一些医师已经开始试图使用复方,并且探索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组方原则和理论,方剂学也逐步开始发展。

  战国时代,我国的医学确实取得了极为光辉的成就,我们的祖先在那时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善体质,治疗顽疾,挽救生命。他们留下的伟大的中医理论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发扬。

  ()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