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章种下了“亡秦必楚”的种子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取的策略。少对多时,破釜沉舟之计策,不仅可以激励己方将士的必死决心,同时也让敌军看到了己方军队强大的威慑力。

  楚军便因此深受震慑,虽然人数众多,却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遂节节败退,兵败如山。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流域要地邓(今湖北襄樊北)及附近几座城池,直抵鄢都城下(今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城东南)。一时之间,那里便成为一个楚国倾国之兵和秦国白起的7万兵马的决战场地。

  白起在一开始就比别人看得远,他之所以直接将秦军7万人马瞬间移动到鄢,就是因为他看中了鄢的独特的政治地位和关键的地理位置。

  楚国的别都,历来鄢郢连称。它离楚都郢也就二百里地,历来为楚国的第二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拱卫郢都的北大门,因而此地万万不能有失。如果鄢落入秦军之手,则楚国最后守土抗战的军心将会土崩瓦解,楚国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

  当时楚顷襄王也看出了秦军的战略意图,他自然清楚楚军原先制订的围歼白起大军的计划早已经不胫而走,或许白起早就看出了楚军的意图,可是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保护国都,楚顷襄王只好采取最保守的战法,命令汉水流域各战线所有楚军回援鄢都,不惜一切代价将秦军扼在此地,只要楚军能够坚守十天半个月,而楚人楚地不给秦军供给粮草,不让秦军的援军到来,楚军自然就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与此同时,楚人还在原来高大城池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并且布置了许多的强弓硬弩。孙子谈及用兵之法之时说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楚军有数十万,而秦军只要区区7万,逃跑躲避是不可能的,诱敌决战也有很大的风险。

  秦军要做到的是如何能够在夺取城池的同时,还能以最小的代价造成敌人最大的伤亡。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白起如果再想不出必胜的策略,到时候即使秦军想撤出,楚军也断然不会答应了。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考量为将者随机应变能力的时刻。这时白起认为,必须要坚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的策略,以待时变再趁势出击。”但秦军的军心已经开始浮动,所以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军中的白起一直谈笑自若,这成功地让秦军觉得即使天塌下来,最终的胜利都会属于自己。

  白起的做事风格就是,既然一时之间,想不出万全之策,何不放松一下,也顺势给军队鼓舞一下士气。

  这正应了那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白起就这样走进了汉江,一跃跳进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