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9章 摩尔定律和半导体工艺制程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规划。

  但是他的这个预测和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行业标准。

  同时也是行业口号。

  半导体产业肇始于美利坚这个商业社会,最初的行业环境可以说是非常混乱的。

  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没有规范的产业链,厂商的竞争同样混乱。

  摩尔的“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每两年翻一倍”的结论,随着intel的巨大影响力慢慢成了行业标准。

  首先intel自己以两年为单位,制定后续的生产和升级计划。

  微处理器本来就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核心。

  与intel合作的下游半导体厂商,都要配合intel的生产和升级计划。

  他们要在最合适的时间点上完成订单。

  就只能与按照intel相同的时间节点,制定自己的生产和升级计划,好让自己的节奏与intel对齐。

  这些厂商会相互影响,后来加入的厂商也会受到影响。

  最终的结果,就是让整个产业的绝大部分厂商,都默认以两年为周期,完成一轮生产和升级计划。

  否则自己跟不上别人的节奏,或者是别人跟不上自己的节奏。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导致供应链出问题,产品不能按时生产出来,或者部分配件生产出来等其他配件。

  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两年计划”逐步扩展到了全行业。

  如果在其他的特定行业内,也有类似intel这种顶级上游厂商,能够在产业内拥有绝对影响力。

  其他的上下游厂商都要配合他的生产计划。

  那这个产业内部也很可能会实际上存在类似的“行业定律”。

  因为这其实是一个供应链周期。

  但是这个不标准的定律当然是有用的,而且用处非常的大。

  大家统一两年升级一次,采用相对近似而且足够大的升级幅度,能够非常方便的互相配合。

  所有厂商都能够比较顺畅的协调配合,整个产业的发展也不会乱套。

  还能催促落后的厂商尽可能追赶上整个行业的节奏。

  在半导体产业方兴未艾的时代,处于蓝海状态的半导体和处理器行业竞争激烈而且混乱。

  Intel凭借固定两年周期的摩尔计划,引导一系列下游厂商进入了自己的节奏。

  然后intel凭借完善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最终杀出重围并站稳了脚跟。

  最终让intel成了整个微处理器领域内绝对的行业领导者。

  这又反过来让摩尔定律持续不断地延续下去。

  这个两年为周期的摩尔计划,同时还能形成巨大的投资吸引力。

  如果这些半导体厂商,向传统投资者介绍自己的技术和设想的细节的话,传统投资者可能会听的一头雾水。

  但是他们现在说:我们的产品两年升级一轮,性能两年提升一倍,成本两年下降一半。

  这就与那些投资宣讲会上的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