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7章 网络地址和社会身份编号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输需求。

  不过,如果考虑这其实是数据中心的需求,似乎也还算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按照汪莱的介绍,目前只有大明互联网中心到三大殿、朝廷中央衙署各个办公楼、四大产业集团总部大楼,再加上几个半导体和互联网相关研发和测试机构,安装了这种最顶级的数据处理设备,理论上可以实现每秒百万字的传输速度。

  实际上由于硬件性能限制,再加上各种衰减和错误纠正的损耗,最终实际传输速度在每秒十万字以内。

  相当于前世200K的下载速度,放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厉害了。

  其他的次级部门和机构的办公室,实际的网络速度都在两到三万字左右,也就是40到60K的范围。

  朱靖垣对现在这个情况比较满意。

  现在刚刚搭好了架子,就已经达到了拨号上网时代的速度。

  以后随着半导体产业升级,微芯片效率不断地提升,网络速度也会持续向上飙升的。

  下一代处理器和硬盘,至少要让目前的理论网速落实下来。

  就算暂时无法大规模普及,在自己的使用范围内,肯定是要做到极致的。

  汪莱和几个工匠们一起,陆续介绍完了互联网的硬件设备,然后开始说明互联网本身的情况。

  或者说是目前暂定的整个互联网系统最基本的运行规则。

  例如网络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方式,例如不同设备建立通讯和传输数据的流程。

  例如防止泄露的技术和数据校验的逻辑和方案等等。

  朱靖垣知道互联网在未来的潜力有多大,那甚至有机会成为另外一个虚拟的世界。

  朱靖垣不希望未来的大明互联网世界变成自己前世的那种状态。

  所以从一开始就参与了互联网规则的制定。

  不过朱靖垣不算是专业人员,对具体的技术细节并不擅长,只是在方向上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比如说对于最基础的网络地址的管理和分配系统。

  任何一台或者网络设备,要加入“大明计算机器与数据互联线路网”,就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设备的标识。

  让其他计算机知道它的身份,能够与它连接和交换信息。

  相当于计算机的身份证号。

  朱靖垣前世的IPv4地址,长期以来都是不完全固定的,甚至越来越接近于完全不固定的。

  朱靖垣现在直接要求互联网部门,要将大明的网络地址设置成固定且唯一的。

  任何一个设备都有且只有一个固定地址,且与拥有者的身份绑定。

  同时,在技术和环境成熟之后,为所有大明人预先分配一个固定网络地址,在他需要办理网络服务的时候启用。

  如果未来有需要或者有能力去实现的话,可以尝试将这个固定网络地址编号与多种社会信息同步。

  例如统一的社会身份信用编号,以及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险和银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