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9章 军职调整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讨论军机要务的地方叫军机处,军机处里面具体办事的大臣们叫军机大臣,都是非常贴切的命名。

  登基以前,朱靖垣觉得,没必要为了一个名字,专门跟父皇进言修改。

  老爹他肯定会觉得军机处的名字很合适,肯定会非常疑惑自己为什么要专门申请改名。

  如果有改革,同时改掉名字,还能够说得过去。

  但是不改职能,单纯改名字的话,朱靖垣当时就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解释。

  所以也就一直没有提改名的事情。

  现在自己当了皇帝了,再要去改这个名字话,力量上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了。

  有人硬要问起来原因,也可以直接回个“朕喜欢”。

  而且,朱靖垣想要改名的东西还有不少,其中甚至包括武官系统的整个军衔和职务体系。

  朱靖垣想把将校尉加上中下的军衔系统,改回到大明传统的品级、武职、勋位体系。

  神州古代原有的官僚系统,包括文官和武官两个系统,对“爵”、“官”、“阶”、“勋”的区分,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成熟了。

  “爵用以定尊卑,官用以分职务。阶用以叙劳,勋用以叙功。”

  在大明,爵是公、侯、伯,明初有子、男,后不用,仁武朝之后再次启用。

  职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把总,相当于实际的职务,直接对应管理的部队规格。

  阶是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使、千户、百户,可以视为某种形式上的军衔。

  勋是柱国、护军、轻车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相当于勋章。

  爵位,官职,官阶,勋位,相互之间都有明确区分,这套管理方案非常的成熟。

  官员按照官职工作,按照官阶发俸禄,按照勋位发奖励。

  但这个制度也有些过于复杂和严格,不同体系的身份待遇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

  官职高了官阶不一定高,官阶高了官职也不一定高。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可能会出现“少将团长”见“上校师长”的情况。

  这样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到底以谁为尊?

  哪怕制度规定了以官阶为尊或者以官职为准,实际使用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执和麻烦。

  所以在之后的宋明清三代,都在对这个系统进行优化更加实用性的调整。

  逐步确定了以官职为主,以官阶品级为辅的“职”、“阶”分离传统。

  主要以官职来确定俸禄和待遇,但是官阶系统仍然继续保存存在,作为同官职下的差异性辅助。

  如果一个人的官职提升了,那官阶也会在近期直接升到对应级别上去。

  如果一个人的官职始终不上升,那官阶也会停在一个阶段,卡在一个上限不能再升。

  比如说,一个军官职务升到了师长,那军衔就在下次考核对应升到大校。

  一个军官的职务是团长,那他的军衔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