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6章 当皇帝要先干什么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接开口了。

  首先招大食国审理正兼任东墨洲布政使潘世恩进京,接任自己留下的吏部尚书官职。

  然后册封林则徐和牛鉴这两个王府幕僚首领为内阁大学士,去接管文华殿和内阁这个事实上的大明皇帝办公室的日常事务,以及负责信息和命令上传下达的通道。

  同时要求两人拟定一份自己所有幕僚的正式任职方案。

  吏部尚书是必须马上补上的最重要的额,还必须得用自己真正的嫡系接任。

  不只是因为这个职务重要,必须要让绝对的信任人掌握。

  反过来看,自己作为首领“晋升”了,也应该带自己的嫡系“共同进步”。

  否则目前大部分都可以算是旁观者的普通臣子,就可能会在心中认为自己刻薄寡恩。

  虽然自己向来有慷慨之名,但对不想干的人而言,耳听为虚,眼见才能为实。

  朱靖垣最早的绝对嫡系,就是林则徐、牛鉴、关天培这三个人。

  林则徐、牛鉴两人是幕僚,所以直接进入内阁当大学士。

  关天培则是武官,现在是大食国的海军都督,后续朱靖垣准备把他调到中军都督府,当分管海军的副都督。

  排在他们三个之后的,就是大食国第一任长史刘志新,第一任审理正徐明辉,以及在安康元年调任过去的潘世恩三人。

  和潘世恩一起过去的还有个王引之,不过王引之实际上是克里特知府,当时就是朝廷的官,只是兼任了大食国的右长史。

  潘世恩是专职的大食国的官员。

  严格论资排辈的话,刘志新和徐明辉比潘世恩略早一点,不过也相差不大。

  因为潘世恩虽然是后来从大明本土调任过去的。

  但是刘志新和徐明辉也不是从政后就直接跟着朱靖垣的,两人都是波斯海湾原有藩国的官员,那几个郡王藩国撤藩合并后,留任转到大食国的。

  再加上刘徐两人都是“老实人”,性格比较固执死板,很难干好吏部尚书的活儿。

  所以朱靖垣把吏部尚书给了潘世恩,然后过几天朝堂上腾出位置了,就把刘徐两人安排到刑部和大理寺去。

  理论上讲,自己担任吏部尚书期间,当自己副手的两个吏部侍郎,也算是自己的人。

  只不过,他们两个在自己的系统中的身份太边沿了,算是最后加入的。

  如果自己让他们两个其中一个当吏部尚书,不让潘世恩、刘志新这种真正的元老来,他们两个会感觉不安,甚至可能会吓得辞官。

  就算是自己人里面,也肯定是要分先来后到的,差距太大了就不能抢位置,否则可能会惹整个系统内的同类的众怒。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大明的官场规矩。

  与此同时,吏部尚书上面还有个大冢宰汪廷珍。

  汪廷珍已经六十三岁了,现在随时都可以安排退休。

  但自己不会让他马上退休,他得继续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