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2章 中央衙署机构调整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一品的九卿,比绝大部分时代的宰相的地位都要高。

  现在没有人出来喷皇帝是不是在重设宰相。

  现在下面的臣子们在惊讶自后,马上开始考虑的事情,是自己有没有机会当上九卿。

  这是直接列出来的,实打实的九个从一品官职。

  从一品的实职!

  最传统的九卿的荣誉!

  直接九个啊!

  就算是改朝换代,也未必能同时有这么多职位,给最高层的从龙功臣们分啊。

  当官当到尚书了,没有不想更进一步的。

  而且这是皇帝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其他同殿臣子的建议。

  喷同僚可以找存在感,在皇帝面前刷脸,可以真心实意的攻击竞争对手的代言人。

  喷皇帝就是找不痛快了。

  而且九卿确实不是宰相,而且也仍然是分管几个部门,不是总管所有部门。

  在当前中央衙署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设立分管几个部门的官员,这差不多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短暂的安静自后,现场的臣子们开始陆续发言。

  没有人明确的反对。

  除了少数几个隐晦的提醒皇帝应该慎重之外,绝大部分臣子都非常明确的表示了赞同。

  现场分析了这么做的好处,能够解决目前的各种弊病和麻烦事儿。

  然后朱简炎把自己写好的一份简单规划指示书,递给了身边的大学士:

  “大家根据我这个思路和要求,把九卿的实际职责明确下来,做出正式的职位说明书。

  “除了九卿之外,内阁也要对应做出调整。

  “内阁要设立专门的改革处,负责明确和协调后续改革的各项具体事务。

  “后续大学士任职期间的品级也提升到正一品。”

  内阁大学士们最近的状态都有点纠结和忐忑。

  外朝设立九卿的事情,他们作为皇帝的幕僚,当时也都参与讨论了。

  但是他们与外朝官员的心态不同。

  外朝官员有机会担任九卿,有机会在正二品之上更进一步。

  但是大学士怎么升?

  本来大学士相对同级的尚书们,在实际地位上就是有些劣势的。

  以后有了正一品的九卿,那自己这些大学士,就越来越近似于古代的内臣了。

  结果现在皇帝一句话,大学士们就直接解脱了。

  自己果然还是皇帝自己人啊,外朝品级上限提升,自己的品级也跟着升。

  关键是,九卿的职务分配,皇帝把这个活儿交给了内阁大学士,而不是给外朝的吏部。

  这一下子就把内阁的地位实际提升上来了。

  逻辑上也完全合情合理,九卿是各部的上级,怎么能让吏部来决定呢?

  自己作为皇帝秘书,来给皇帝做这件事情正合适。

  虽然九卿实际的职责,皇帝本人已经基本明确了,自己就是把细节补充完整。

  所谓的改革处的实际任务,肯定仍然是把皇帝的设想整理出来,公布下去而已。

  但是这两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