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章 不需要去折中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认为过于激进,实际上让老皇帝卡住了。

  历史上工业水平比英国技术低一截的日本,在1932年就开始设计七万两千吨的大和级了,并且1937年就正式动工建造了。

  1914年到1937年,区区二十三年时间而已。

  现在的大明水平比历史上的日本更高,还有自己这个恢复记忆的穿越者的引路。

  要是二十年内设计不出八万吨以上的船,那才是有问题的。

  八万吨的船,在早期可能也就造少数几艘超级战列舰,拿出来作为海军和帝国的荣耀和象征。

  船坞可以等到未来,建造超级航母的时候使用,也是不会浪费的。

  下面那些四万吨到六万吨的船坞,是未来十到二十年的重点,那是给未来的主力舰军备竞赛准备的。

  按照历史上一战前的标准,英国从1909年到1918年,十年间造了三十四艘无畏舰。

  大明需要的数量可能比这个更多。

  同时,这些船坞也是给以后可能再次爆发的,新一轮的世界大战爆兵准备的。

  从列克星敦到中途岛,二战美国造了三十六艘舰队航母,从北卡罗来纳到衣阿华,总共十艘新锐战列舰。

  大明需要的应该也不会比这更少。

  当然,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第二轮的世界大战,那后期造舰数量应该会锐减到十几艘,同时也可能导致战列舰寿命延长。

  这也完全没问题,就算军舰完全用不上,民间也是能用上的。

  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的霸主,肯定要继续大力发展海运,继续发展更大型的货船。

  海外殖民地的丰富资源,帝国本土的工业产品,都需要越来越多的运输船。

  更多和更大的船坞,是帝国未来的发展需要。

  也是皇家造船厂转型的方向。

  现场莫名的冷场了好几秒,然后老皇帝表情不确定的反问:

  “你真的不是在胡闹?”

  朱靖垣郑重的点头说:

  “我是认真的,我设想的量产型战舰,吨位应该控制在四万吨以内。

  “我的理想目标型精锐战舰,满载吨位应该是在六万吨以内。

  “用来展示帝国工业实力的超级战舰,应该在八万吨以内。”

  老皇帝盯着朱靖垣看了几秒钟:

  “既然如此,那我把战舰设计、蒸汽机、锅炉、火炮、装甲等战舰主要功能模块的人员召集起来开会。

  “你作为新战舰设计的牵头和主导者,给他们分派建造战舰设计目标和指标。

  “我会在现场全程旁听,看看你怎么管理这个工程。

  “给你一些时间来整理思路,你需要多久?”

  朱靖垣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就明白了老皇帝的意思,这是考察自己的规划是否靠谱。

  如果自己的规划合理,那他的旁听就是亲自出场,给自己竖立权威,让所有造舰相关人员,全部听自己的指挥。

  如果自己的规划一塌糊涂,他很可能会中途叫停,不再让自己直接掺和这些事情了。

  朱靖垣稍微有点慌,但是稍微考虑过之后,觉得这是考验也是机会,最终会还是直接答应了:

  “那给我三天的时间准备,我把相对准确的设计指标,以及建造所需要攻关的新技术,尽可能列出来,做个整体的规划。

  “当然,我只能给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在部分项目上给一些细节上的建议,实际设计图我自己画不出来。”

  老皇帝毫不意外的直接确认说:

  “爷爷明白,也不用你亲自去画图纸,你就是给方向就行了。

  “那事情就这么定了,就三天之后的上午十点,早朝结束之后,在工部研讨室进行。

  “你昨天晚上就熬了夜,今天又忙了大半天,现在就回去休息吧。

  “专利的事情你也不用担心,让工部给你办就行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