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四章 【读书无用论】_香江纵横之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系等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是他们就业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门槛。

  既然兜兜转转也难以顺利找到突破生存环境的通道,又何必苦读多年、参加高考,去读“无用又无望”的大学?

  慢慢的,“读书无用”论,盛行一时。

  尤其,这种现象首先从农村出现。

  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

  一是高考的公平性不如以前;

  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家庭难以负担;

  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在一些农村学校,放弃高考的学生高达三成。

  “有个好爸爸就有好前程”的“拼爹”现象随处可见,考大学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高。

  要不然,“奋斗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调调怎么能引起万千屌丝的共鸣?这个,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说明了二十一世纪许多大学生的窘迫。

  一方面——

  家里的父母,家里的亲戚,都认为孩子考上了大学了。

  这个,是他们这些老一辈的许多人都不曾达到的成就,那么如此一来,考上了大学了,以后的生活也就有了保证了。

  再如何,也要比他们这些人,要强得多吧。

  君不见,就连那些什么高中老师,初中老师,都在对着学生经常的说道:

  “你们以后啊,一定要比我们强!!!!”

  这个,或许是他们的观念,是他们“善意”的谎言,来给他们的学生们,“许下”一个美好的未来。

  可是。。。。。。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当五年,十年,他们手底下的那批学生,都毕业了,都走上社会了,到时候经历了社会的残酷,现实的无奈。

  千回百转,当他们发现,自己“堂堂”的一个大学生,竟然,竟然沦落至此。

  不要说实现“他们以前的老师”的期望,比他们要强得多了,找份工作,也是一个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老师,都轮不到一般的大学生了。

  一旦如此了,那么这些“天子骄子”们,他们又有什么面目,去面对以前的老师,去如何,回应他们的老师多年前许下的善意谎言呢????

  这个,貌似真的很难做到了。

  那么如此以来,这就形成了剧烈的反差了——

  家长们,都在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在读完了大学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一个比他们要好的人生。

  可是,结果呢,大学读完了,然后,也就完了。

  他们的孩子比他们强?不一定,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还不如靠着一技之长,甚至是基本谋生手段的,养活一家人的父母。

  不然,也不会有啃老族,这个新兴名词的诞生了。

  诸多莘莘学子尤其贫困的农村子弟之所以放弃读书这条向上攀跃的路径,极重要的原因。

  就是普通人在现实中很难看到靠个人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很多人因此才会选择放弃读书。

  站在这个角度,读书究竟还有没有用????

  能否让更多普通人凭此寻到良好出路,改善自己的社会生存环境,如此犀利的问题。

  其实不仅拷问教育公平和就业公平,同时也在拷问公平的底线。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