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4章 发展_大宋一把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司九就收到了从州府那边寄过来的信。

  杨元鼎写的。

  从那之后,每隔两三天,张司九就能收到信。

  从最开始几封都是路上的见闻,等他们到了东京之后,基本就固定成了七天一封信,每次满满的几页纸。还不是毛笔,而是钢笔。

  是的,钢笔。

  虽然没有橡胶墨囊,但杨元鼎发明了抽拉式的。

  别说,还挺好用的。就是成本太贵了。

  那一根钢笔,直接等于了同等重量的黄金。

  嗯,那笔尖的确也是掺了黄金做的。

  不得不说,奢侈到家了。

  杨元鼎自己做了一根出来,实在是掏不出钱来做第二根,最后才没给张司九做一根。

  至于送给官家——杨元鼎那就更舍不得了。

  他说,什么时候他爹花钱买下来,再送。不买绝对不送!

  而对于张司九来说,就因为这些信,和信里洋洋洒洒的那些各种各样的事情,张司九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好像杨元鼎根本没有离开自己生活的错觉。

  所以,思念是思念不起的。

  当然,张司九也回信。

  收到之后就回。

  两人光是通信的钱,就贵得令人咋舌。

  徐氏悄悄叮嘱了张司九,这个数额千万别让杨氏知道。

  张司九也真不敢让杨氏知道。

  知道了,又得被念叨。

  现在张司九每日在家时间少得可怜。

  她找回了那种读医学院的充实感。

  而且是一边学习,一边实习。

  时间就这么在十分充实的日子里,悄然无声的走过去。

  一晃眼,就过去五年。

  张司九整十四岁。

  基本上,顾青舟已经没什么可教的。

  而整个绵竹县的人,基本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女大夫张小娘子。

  甚至还有人管张司九叫神医。

  而这五年,绵竹县的变化,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新来的县令也不错,就是太平庸,胆子也小。

  丝绸厂始终没能够发展成杨元鼎最初设想的样子。壮大到了一定程度,订单和原材料都达到了一个顶峰之后,就再无寸进。

  不过,也很可观了。一个厂子里,四五百号人,再加上隔壁造纸厂的二百多号人,每天上下班那也是很壮观的场面。

  厂门口呢,还有卖各种吃的用的摊子,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搞活了一部分经济,拉动了整个县城的就业率。

  张小山原本兼任着两个厂子的厂长。

  但新来那个县令上任的第二年,就以张小山忙不过来为由,换掉了张小山。

  只不过造纸厂是杨元鼎他们几个的私人产业,所以才换不掉。因此张小山现在只是造纸厂的厂长。

  而当初,听张司九的建议,承包了两个厂子食堂的徐家,今年合同也到期了。

  八月十五,徐氏正好回娘家。

  回来之后,徐氏的脸色就很难看。

  合同到期了,造纸厂这边和丝绸厂那边,都对续签的事情,提出了疑问。

  丝绸厂那边就算了,徐氏真正气的,是造纸厂这边。

  那食堂是她也入了股的,虽然不过去干活,但每日卤味是她的作坊送。

  可现在这样,这不是一下要断两条财路?

  徐氏气冲冲回来,看见张小山还没回来,就忍不住更气了。

  杨氏看见情况不对,就自己悄悄去找张司九去——

  大家明天见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