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1章 不对劲_大宋一把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1章不对劲

  这头播种机如火如荼的出了名,每天勤勤恳恳工作不说,杨县令又让工匠连夜加工了两台出来,让人带着去别的村里用。

  尤其是有山地的地方,还特地做了个小型的。

  然后,杨县令又把鼓励百姓自己定机器,并且有意牵头由官府来组建播种队的意思宣传了出去。

  一时之间,县里的富户,乡绅等,倒是反应很积极。

  也有百姓想自己做一个的,但是一问价格,就只能退缩了——虽然比买一头牛便宜,但也不是轻易买得起的!

  这个情况,和杨县令预料之中也是一样的。

  所以,杨县令又推出了犁地机。

  这个犁地机,其实是在播种机的结构上,改了一部分而已。

  大体上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不过,犁地机体型比播种机小,一次大概只能出一米左右耕好的地。

  毕竟,犁地需要的力气比播种大,杨元鼎做出来之后,就是发现寻常人根本推不动这个,所以才改成了合适大小。

  但即便如此,耕出来的地也比牛和人都要快。

  只是不能深耕,因为动力不足。

  但光是种庄稼来说,也足够了。

  这个机器,同样也被杨县令推广了出去。不过因为用铁更多,所以更贵。

  不仅如此,杨元鼎还设计出了钢珠轴承。

  这一根轴承,就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

  但不得不说,这样一根轴承,不仅能让马车跑起来更流畅,还能让马车承重力更好。

  只是设计这个轴承最初的目的,杨元鼎是为了让耕地机运转更流畅,更省力。

  结果做出来之后,就被惊为天人了。

  估计要不是考虑现在钢铁生产量的问题,只怕杨元鼎这个发明要轰动整个大宋,并且彻底开启机械改革。

  就这,杨县令已经是成天笑得合不拢嘴。

  不等冬天来临,确定播种机性能稳定,的确是能节省许多人力物力之后,杨县令就让人连夜运送了一台播种机去到州牧跟前。

  而州牧则是在试验之后,就又连夜让人运送这台播种机上东京,呈到陛下跟前去。

  除了机器,杨县令当然还贴心的附上了制作图纸。

  然后杨县令就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而张家则是完全不同的氛围——靠着杨元鼎这根大腿,今年的秋冬耕种相当省心。

  张小山和徐氏半点没受累,反而该上班上班,该做生意做生意。

  而家里不仅是伙食越来越好,隔三差五舍得买肉吃,每天也能给三个小的吃一个水煮蛋。

  手里钱多了,徐氏底气足,不仅肯改善伙食,就连人也越来越容光焕发。

  不管村里谁,看见徐氏都要说一句现在张家日子是真的过得好了。

  这天,徐氏出门卖肉,回来时候,就带了棉布和棉花回来。

  天气越来越冷了,家里该做棉衣了。

  原本徐氏是不打算做,可是现在每天都有入账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