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0章 山楂村_魔界狂想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了很远。但是确实能够遮风挡雨。

  他们还会用竹筒携带火种出远门。

  所以他们会在自己家周边地区建立几个营地,根据季节不同以及猎物的充沛程度决定住到哪里。

  领地纠纷也是经常发生的。

  谁都不喜欢自己占据的猎物最多的一块区域由别的部落侵占,哪怕只侵占一小块。

  巢族人确实都有血统和亲戚关系,但是几年不见一次的亲戚自然会有所疏远,即使是亲戚,遇到吃不饱的时候那也会撕破脸。

  据说东北方向就有两个部落经常打架,而且打的非常凶。

  东边那个定居点这些天先后有七八个人到南石村观摩,住上几天。

  南石村食物充足,只要他们愿意干活,‘大鹅’就欢迎他们来定居。

  但是他们的地盘最近猎物也足,到这边只是来学习一些生活技巧,比如烧陶、制作弓箭、钻木取火。

  有的软木头钻木取火的效率非常高,记住这一点之后,以后出门随身携带软木,生火就会容易很多,不用再担惊受怕的。

  对于健壮的狩猎队员,步行出门五天不回家则是常见现象。有时候拜访一下邻居也不是不可以。

  东边的那个定居点,马林称作山楂村。

  原因是他先后见过几个从那边过来的原始人,都带来了山楂,而且他们的定居点周围便存在山楂树林。

  山楂村先后几次有人来。

  桃林村也先后来了几人。

  这些人走的时候都没空着手。

  南石村这边生产的一些东西可以由他们带回自己家。

  马林这边已经有了一辆最笨拙的纺车。它有种种不好,但是至少能够纺线。

  马林希望自己能够稍微改良一下纺车的构造,使它用起来更方便一点。

  其实有了纺轮之后想纺线就会相对比较简单。

  他不知道纺轮这个主意是谁想起来的。

  也不知道那种用悬着的陀螺手动纺线的方法是谁想出来的。

  也许华夏国古代有些人是奴隶,一天花十几个钟头用于纺线,一开始是用手搓,后来则是开始发现有纺锤的帮忙,效率更高。再后来发现有纺轮帮忙效率更高。

  马林觉得这些发明一点不弱于后来的蒸汽机、无线电之类的东西。

  他希望能够以手摇机械的方式转动纺轮。

  而机械如果加工的不够精密,那工作效率会非常低,还不如没有机械呢。

  先前那辆简陋的纺车很是受到几个女人的喜爱。

  这一辆纺车一天纺出几百米的线只是小一意思。上千米都没问题。

  此外织布技术也应该有所进步了。

  先别考虑织粗布细布的问题。

  应该先考虑把那种几毫米粗的绳给织成垫子的问题。

  关于怎么把奇数列的线与偶数列的线分离成两层,马林知道了一个更好的办法。

  一个棍子,下面密密麻麻的吊满了绳扣。

  棍子后面再放一个长筒子。

  奇数列的纵线从绳扣外面穿过,并且从筒子上面穿过,偶数列的纵线从绳扣里面穿过,并且从筒子下面穿过。

  绳扣从左到右排列,虽然密密麻麻,但是互相之间有间隔。

  排列纵线的时候主要是根据这些绳扣来确定位置和顺序。

  如果想纺织粗线,那么这些绳扣便没有必要排列的那么密,比如说,一米二百多个。

  拿一根棍子,打磨的光滑、笔直、圆润。

  拿细线制作线圈,并吊在这根棍子下面。比如说,细线下方五厘米处打个直径两厘米的线圈,上方拴在棍子上。

  从左到右系两百多根这些线,下方都吊了个线圈。

  接着棍子后面再放个直径超过五厘米的长筒子。这筒子必须很圆、很直、很光滑。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