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1章 堡垒测试_属性点慈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制造的大量成果,技术含量相当高。

  现场演示士兵到墙边拉闸,墙顶角线上的一个装置给出推力,把一面墙体往外放,绞索结构运动,拉着墙体向外缓慢落下,变成地板。

  接下来还有几个动作,通过“地面”上的拉手结构,拉出护板到垂直地面的状态卡住,形成一个总面积十余平米的作战阳台。

  护板的规格一致,是12毫米的锰钢板,除了阳台对外的部分,原墙体部分也有一堵一米高的护板,另外中心区还有一个只占四平米不到的范围也被护板挡住,这里会临时放下弹药箱,或者再塞几个战士。

  护板全部起来之后,地面上还有个接口,可以用对应设备插入,单独控制着块地板下面的魔术阵结构。而这所谓设备也特别简单,就是一根带有特别接头的魔法启停器。

  这样的可开启式区域,整个2楼有16处,能拓展出差不多200平米的室外空间,来应对一些防御力要求不高,但需要更强火力的情况,比如小恶魔数量巨大的时候。

  不开启阳台时,二楼的总射击位为32个,同样也是十六面可动墙的变化。

  战斗射击位虽然理论上可以用机炮,但机炮用射击口的射击角太小了,也不利于观瞄,只能乱射一通,因此主要还是使用人员直接射击。

  王齐一行再去三楼转了一圈,从堡垒里出来。

  出来和进去的不是同一种门,是一楼对水平面的门,与二楼阳台错开位置,有四个门。

  落在堡垒专用承托台上,这四个门刚好走上承托台,再走一段从水泥斜坡下来。

  和观察区负责记录的研究人员窝在一起,等待测试开始。

  测试过程倒没什么惊艳之处,堡垒启动后在距离承托台仅有2米高度悬停几分钟后,会上升一段飞到城墙外,不做任何事情,立刻回来继续悬停在承托台上。

  偏离原始位置后的再定位具有不小的技术含量,只是从观看角度显得过于平稳,毕竟各项准备工作都十分充分,甚至有白天都很亮的柱型强光辅助坐在“鱼缸”里的堡垒驾驶员来进行定位。

  军方的人和研究员说起话来。

  “验收能不能快一点?”参谋部的比较急。

  “今天没出状况的话后面应该不会有太严重的问题,一个月后应急能用用,但全部验收最少还要半年。”

  自家倒也不是缺了堡垒就没办法战斗,它只是作为一种便于临时部署的支援手段存在,等一等问题不大。

  王齐则问起其它事:“矢量生成装置有没有可能替代现有的浮岛间运输平台?”

  “回陛下,这件事比较难,矢量生成设备虽然在魔力利用率上高于【漂浮】与【飞行】,但生产难度太高,制造局现有的能力无法量产。而且恕我直言,它成本很高,就算做出来,渡口方恐怕也不愿意采购。”

  王齐点头:“是啊。”

  量产……确实是麻烦事。

  矢量生成装置结构特殊,它有四个魔法发生组件,这东西本身带方向,并不是四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此外,四个组件组成四面体结构时,该空间内不能有气体以外的异物,不然轻则出力降低,重则突然熄火,因此它最好在一个密闭空间里工作。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在设备之外,对比现有浮力平台还有额外的装配成本。

  更高的生产复杂度,密闭空间带来的额外成本,实际落地的话,一个常规浮力平台含储能、魔术阵、操作功能在内的核心单元12万元,带矢量生成核心的单元即使能实现量产,大概也要卖到30万以上。

  至于魔力利用率高低问题,大多数人也并不关心,魔力零成本从自然界取用,充能不过来就多准备几个摆渡平台,让每个平台都有更多的蓄能时间。

  矢量生成的效率提高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总设备采购成本,问题它是个新东西,而各渡口早就有了运输设备,哪怕要更新换代,考虑人员培训和物资管理等问题,渡口还是会倾向于用老系统。

  现阶段对矢量生成装置的需求并非必须,不用操心它的量产问题,等出了发动机后,让航空生产链根据效果和需求自己去解决吧。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