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章 我的日晷_我是酋长夫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刻我不知道有多庆幸,忙忙地拖来一根我觉得理想合用的树干,顶着烈日的炙烤,痴痴地坐在地上用心地制作着我的晷针。小心地将它安放在圆形平面石块的小孔中。阳光的照射着我的晷针,立时就有了晷针的阴影投射到石块上来。哈哈!我很得意。

  我在参观天文台上曾经听到过介绍,说晷针的方位要呈南高北低状,为了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我不太懂天文学,反正按照记忆,大致上调整了一下晷针的方位。

  咦!怎么回事?晷针的影子怎么投向的是晷面的上方?我还不太明白这个道理,后来才知道这是晷针投影的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是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所以晷针的影子就投向晷面上方;二是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所以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好,不管它这么多,只要有投影就可以了。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要在石块上划分时刻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是说晷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上面有天干地支之类的字来记时,比如什么“未、申、酉”之类啦!我这个现代人,既不习惯,也不太懂这些难记难认的天干地支,干脆就用数字符号好了,用“1、2、3、4……”岂不更妙,反正也是我自己来用它,自己懂就好了,这也算是一个创新吧。

  晷面的刻度也是不均匀的。我做不到那么精确,大概就估摸着用石刀刻了12个数字在上面。好啦,就这样吧。

  午后,太阳西移,日影渐渐东斜,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落在我刻画的数字7上。真的好神奇!我整个人都被自己的发明给惊呆了,这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就是现代钟表的指针,而这石块的晷面则就是钟表的表面。

  我的日晷就这样开始计时了,晷针指向7,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下午2点左右。从此,我在这里的生活有了相对明确的时间概念。

  忙活了整整一个中午,我的日晷顺利出炉了。当然主要是得力与老天相助,给了我一个天然现成的晷面。后来,我还利用这个原理又发明了一个方便携带的简易日晷,类似于后世的手表之类。这又是后话了。

  午后,有唐族的人们又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洞穴,开始了他们下午的劳作。他们对我的这个新发明一点也没有注意,我高兴地告诉他们这叫“日晷”,却无人理睬。我的满心欢喜无人倾诉,好郁闷啊!难怪后世的人们都喜欢“衣锦还乡”这个词,还说什么“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之类的混账话,这一刻才知道,这话一点也不混账,成功如果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分享,是多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