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六章 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_从红楼开始拯救名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必于垓下一战杀了已经失去了一切的项羽。

  如果他真的有谋反之意,先前有很多次谋反的机会他都不把握也就算了,至少在这最终的时刻,他完全可以留着一个已经没有多大威胁的项羽,然后养贼自重,接着拥兵自立,以当时韩信的能力,以及手上所拥有的兵马,天下谁人可挡?

  或许韩信在最后的时刻确实生出了谋反之意,死有余辜,但另一人的下场可就令人唏嘘不已了。

  大秦的战神,武安君白起,秦昭襄王可不是什么昏君,其在位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面所立下的成就即便较之后面的秦始皇也毫不逊色,甚至远超其父惠文王,昭襄王时期的大秦可是和秦孝公时期的大秦、秦王嬴政时期(称帝前)的大秦并驾齐驱,属于大秦历史上的重要时代。

  可见其在整个华夏的历史上,都是一个能够排的上名的明君,就是这样一个明君,居然冤杀了忠心耿耿的大秦战神白起。

  难道这样一个明君就真的不知道白起对大秦的忠心吗,杀白起就真的只是因为听信范睢的谗言,属于误杀吗?

  又或者,仅仅只是因为白起最后拒绝征讨赵国才对白起心生恨意,然后杀了白起?

  当时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或许已经没人能够说得清了,但张辽认为,似昭襄王这种明君,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个人喜好就杀了一个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的战神。

  张辽认为,白起之死,无外乎白起功高震主,已经到了军中之人只知战神白起,不知秦王的地步,以当时白起在军中的威望,能够不用虎符,依旧可以凭着个人在军中威望调动大部分唐军。

  到了这种程度,你是否忠心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一个当政者会把一国的安危,大好的河山寄托到你那所谓的,虚无缥缈的忠臣上面。

  最后的伐赵一战很明显,是人都知道此战成功率很低,但当时的昭襄王所在意的已经不是伐-赵一战的胜负了。

  以当时大秦的实力,扫平山东六国也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了,这必败的一战,让你白起去,并不是让你打什么胜仗,所为的不过是找个罪名罢免了你,名正言顺的收了你的军权而已。

  你乖乖去打一场漂亮的败仗,最好是一场大败,在军中的威望急剧下降,回来以后自己收拾包袱滚蛋,或许还能看在你以往为大秦所立的功勋上面,让你富贵一生。

  当然,你要是不知死活,不体会上意的打胜了,那你要么就举兵造反,要么就去死吧。

  让你去打一场基本上没有上面胜率的一仗,这意思不是很明显了吗?

  谁知道你居然还敢闹脾气,抗旨不去。

  好嘛,你威望高,你不凭虎符也能调动军队,如今老子想让你去打一场败仗,你居然不愿意,手握重兵,在军中有着无上的威望,这还没让你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